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

第22次国际Argo指导组年会(视频会议)顺利召开

编辑 :吴晓芬、邢小罡、刘增宏    时间 :2021-05-25 16:20:11    访问次数 :
       2021年3月22-26日,受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持续影响,由国际Argo计划办公室主办的第22次国际Argo指导组会议(AST-22)仍然采取Zoom视频会议形式举行。会议主要围绕国际Argo计划进展、数据管理现状、浮标技术发展、Argo计划拓展和Argo资料应用价值等一系列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来自全球10多个沿海国家的150余名代表应邀出席会议。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柴扉研究员、刘增宏正高级工程师、邢小罡副研究员和吴晓芬助理研究员,以及中国海洋大学陈朝晖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杨亚博士等6人通过视频参加了本次会议。
 
一、会议概况
       按照议程,本次会议为期5天,议题包括“BGC-Argo年会”、“Argo的现状和未来”、“浮标技术进展”、“浮标生厂商研讨会”、“Argo数据应用交流”等。除了24日“浮标技术进展”的讨论只允许部分人员参加外,其余会议所有注册人员均可参加。其中,BGC-Argo年会由两位联合主席——美国加州蒙特利湾水族研究所Kenneth Johnson研究员和法国LOV海洋学实验室Herve Claustre教授共同主持,浮标生产商研讨会由美国MRV公司Christian Sarason博士主持,其余会议的讨论交流主要由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Susan Wijffels教授和日本海洋与地球科学技术厅(JAMSTEC)Toshio Suga教授两位联合主席共同主持。按AST惯例,17个国际Argo计划成员国或者Argo组织在会前,以书面形式提交了2020年度Argo计划实施国家报告。
 
二、会议主要内容
1、BGC-Argo年会   
       会议前半部分由国际BGC-Argo计划主要参与国和地区代表人依照英文字母顺序做年度简报,主要亮点包括:澳大利亚过去一年在南大洋投放13个浮标;加拿大多家单位获得BGC-Argo浮标的项目资助,将于2年内投放70余个浮标,包括6个携带6个核心参数+UVP的浮标(是目前最全配置);中国构建了一个西北太平洋的BGC-Argo观测网,已订购了4个携带温差充电电池SeaTrec的浮标,计划投放在西北太平洋;欧盟过去一年投放了57个浮标(其中法国是主要投放者),计划今年继续投放101个;法国过去一年投放了30个BGC-Argo浮标,且积极与浮标生产商NKE推进研发各类浮标技术,包括携带新一代电池 JUMBO(电量提升60%)、携带UVP、携带德国TriOS公司生产的高光谱辐射计RAMSES、以及携带Seabird公司生产的新型ECO Triplet(440nm激发波段的叶绿素荧光计)以及四波段传感器ECO Quadriplet等;德国获得了23个BGC-Argo浮标的资助,并首次将CONTROS公司生产的二氧化碳分压传感器安装到2个浮标上,以及投放携带德国TriOS公司生产的硝酸盐传感器的PROVOR型浮标;印度目前在北印度洋常年稳定维持一个30-40个规模的BGC-Argo观测网;日本立项了围绕溶解氧观测与研究的KAKENHI项目,2021年将在副热带西北太平洋投放13个携带溶解氧的BGC-Argo浮标,因此将迅速构建起一个区域溶解氧观测网,此外作为首个在深海Argo上装载溶解氧传感器的国家,日本每年都在投放此类浮标;南非过去一年投放了 34个BGC-Argo浮标,投放量增长迅速;英国过去一年获得了29个浮标的资助;为了加快推进全球BGC-Argo观测网建设,去年美国立项了布放500个浮标的GO-BGC项目,目前确定未来5年内将投放660个BGC-Argo浮标,并提出将与其他国家合作将这些浮标投放到全球各个海区。



 
柴扉研究员作年度简报
 
       目前BGC-Argo计划项目办公室建设和官网建设都由法国的Hervé Claustre团队负责,且各项筹划进展顺利。原JCOMM现场观测支持中心(JCOOMM in situ Observations Platform Support Centre, JCOMMPS)已正式更名为OceanOPS,仍然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委会(UNESCO-IOC)与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协调单位。而筹建中的BGC-Argo项目办公室将成为OceanOPS下属的一个区域办公室,既负责BGC-Argo计划实施的相关事务,也负责与UNESCO-IOC以及WMO协调,以及与其他海洋观测组织(如GOOS、OceanSite、GO-SHIP)、海洋数值模拟组织(如GODAE、OceanPredict)以及水色遥感组织(如IOCCG)的沟通合作。目前BGC-Argo计划官网中的内容也进一步丰富,包括一些质控数据集的发布、标准质控程序的共享以及全球数据的可视化网页等。
       2021年,美国和法国将组织三次线上讨论会。5月4日-6月1日每周二(共5天),召开美国组织的“全球BGC-Argo进程:从知识到实践”讨论会,旨在讨论BGC-Argo浮标在渔业、碳收支、环境预报中的应用可能性;6月28日-30日(共3天),召开美国组织的“新型全球BGC-Argo海洋观测网”讨论会,旨在BGC-Argo计划与数据用户之间建立沟通,以便更好的利用数据;9月27日-10月1日其中三天,召开法国组织的“BGC-Argo:与其他群体合作和整合的有效实践”讨论会,旨在继续拓展BGC-Argo群体与其他群体的联系以及不同平台的集成,包括水色遥感界、数值模拟界、船测计划(如GO-SHIP)等。
 2、AST-22年会
       (1)Argo执行现状和未来
       会议一开始,AST联合主席、日本海洋与地球科学技术厅(JAMSTEC)Toshio Suga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组织情况,并对会议组织者和与会代表的积极参会表达了感谢。接着会议围绕Argo2020愿景的实现展开了交流,按照惯例,首先由国际Argo信息中心(AIC)协调员Mathieu Belbeoch先生介绍了整个Argo观测网的现状。他指出,现有的Argo观测网急需补充近1000个浮标,否则浮标总量可能在明年降至3500个,其中南大洋、边缘海和东南太平洋,是Argo计划面临挑战最大的海域。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与会代表提供了不少新的Argo计划参与国或者项目,包括欧洲Argo拟在西边界流区进行强化观测的计划、沙特阿拉伯的Argo实施计划等,这些国家或者项目的参与将有望维持全球Argo观测网正常活跃浮标的数量维持在4000个左右。
       接着,BGC-Argo计划两位联合主席介绍了AST会议前召开的BGC-Argo工作组会议的概况和讨论结果。之后,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N. Zilberman博士代表深海Argo工作组介绍了深海Argo计划的执行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目前全球Argo观测网使用的深海Argo浮标主要是Deep SOLO(美国生产)、Deep APEX(美国生产)、Deep Arvor(法国生产)和Deep NINJA(日本生产)四种类型(其中中国研制的HM4000型浮标正处于测试当中)。此外,过去一年,深海浮标投放数量增长较多的主要是南、北大西洋海盆和南澳大利亚海盆,而2021年, 预计有107个深海Argo浮标投放到全球海洋中(包括中国计划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布放10个HM4000型浮标),以补充现有的深海Argo观测网。在传感器性能方面,海鸟公司研制的4000米级 SBE-41型CTD仪和6000米级 SBE-61型CTD仪分别有约7%和11%的比例出现不可校正盐度漂移的情况,平均寿命约1.5-2 年;加拿大RBR公司研制的深海6000米级CTD传感器正处于验证阶段。她还指出,深海Argo观测网向全球拓展的计划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包括:改进CTD观测的准确度和稳定性、成熟的深海Argo观测数据的实时和延时模式质量控制流程、增加每年深海Argo浮标的投放数量等。


部分与会人员列表截图
       
       国际Argo资料管理组(ADMT)两位联合主席分别介绍了目前海量和多样化Argo数据管理新局势下面临的挑战。首先,为核心Argo计划建立的数据系统已经显现出其高效率,但目前正面临处理Deep Argo和BGC Argo浮标观测数据的挑战,且随着浮标技术的快速发展,浮标版本的大量增加也给新系统的建立带来了压力。如果每个项目拿出预算的15-20%来资助数据处理,那将大大改善GDAC数据管理的压力。ADMT计划通过更好的共享来加强各数据中心(DACs)之间的协作,因为各DAC数据系统太复杂,无法在整个数据处理链上进行协作,但是可以在工具箱/库/实用程序上进行协作。ADMT正计划开展DACs讲习班,以共同确定可以开展协作的要素,该活动将由英国BODC的M Donnelly 博士和美国AOML的C Schmid博士负责。此外,BGC Argo数据管理是下一个十年的挑战,不过只要适当的将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为任何DAC都可以使用的即插即用单元,就可以联合开发质量控制工具和监视工具。    
       基于会前各国提交的国家报告,国际Argo联合主席T. Suga教授介绍了各国Argo计划的实施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前景等,其中欧洲Argo(Euro-Argo)计划的发展特别活跃,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关注。Euro-Argo已开始实施新的Argo框架,并为新的Argo主题和区域扩展确定了目标。2020年,Euro-Argo布放了57个BGC-Argo浮标,并为所有浮标配备了溶解氧传感器,其中 20%的浮标配备叶绿素a、后向散射和辐照度传感器。2021年由Euro-Argo计划布放的BGC浮标数量将会翻倍,且新加入的国家(西班牙和爱尔兰)计划投放配备6个观测要素的BGC-Argo浮标。此外,12个Euro-Argo参与国中6个加入了深海Argo计划。 Euro-Argo在数据管理、技术、服务以及观测网强化和外展活动等各方面都非常积极。未来,Euro-Argo计划在2021年投放292台浮标,其中包括17个BGC(6个变量)浮标和37个深海浮标。Euro-Argo正在国家和欧洲层面进行游说,以便为Argo新阶段的实施争取更多资金。
       (2) 浮标技术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第二天的会议主要议题是“浮标技术进展和面临的挑战”,为内部封闭式会议。首先,Mathieu Belbeoch先生汇报了整个Argo观测网内浮标的工作性能情况,他指出,过去5年,浮标的平均寿命为3年左右,但浮标死亡率从之前的20%上升到25%(BGC浮标则达到40%);观测网内近30%的浮标能正常工作约250个循环,65%的浮标能观测到150条剖面;2016年以后,APEX型浮标在Argo观测网中占比出现了下滑趋势(30.07%),而SOLO-II型、Arvor型和NAVIS_EBR型浮标的布放则越来越多,分别占16.85%、15.44%和11.54%,且绝大部分浮标(约84.30%)采用铱卫星进行通讯。随后,AST前联合主席Dean Roemmich教授在会上分享了使用Tadiran锂电池的SOLO-II型浮标工作情况,2016年以来布放了484个安装有该型电池的浮标,截至2021年3月仍有463个浮标在海上正常工作(存活率达96%),Dean Roemmich教授还指出,因Tadiran锂电池电压衰减速度较慢,其电池寿命可达10年,但浮标实际的工作性能还取决于CTD传感器性能是否稳定,而后者仍然是一个挑战。
       华盛顿大学Stephen Riser教授汇报了近几年APEX型浮标气囊出现的问题。华盛顿大学投放的110个浮标中的104个疑出现类似问题,其中一个浮标已经获得回收并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发现浮标从海面下潜后,空气仍然滞留在气囊中,最终导致浮标天线无法从水面完全伸出,进而导致GPS定位异常并增加功耗,这可能是由于制造商在2017年之后改变了气囊的固化方式,具体情况已经反馈给Teledyne/Webb公司,事件正处在调查之中。来自法国Ifremer的Xavier Andre博士介绍了Provor和Arvor两种类型浮标的工作性能。Arvor型浮标是Argo计划在2018和2019年布放最多的剖面浮标,这与其性能提高有关。Arvor型浮标在2016年进行了技术改进,其自检功能得到了加强(不需要借助任何外部设备),且增加了蜂鸣器,该蜂鸣器可以清楚表明浮标是否可以进行安全投放,其运行效率提高至96%。2020年12月,Ifremer还投放了2个加载有RBR CTD传感器的Arvor浮标,2021年1月,又投放了5个,截至2021年3月,已经累计获取140条剖面,目前正在对数据进行具体分析。


刘增宏正高级工程师汇报国产HM2000型浮标工作情况
 
       接下来,英国国家海洋中心Brian King教授、德国联邦海事与水文局(BSH) Ingrid Angel-Benavides博士、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Steven Jayne博士、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刘增宏正高级工程师、中国海洋大学陈朝晖教授分别汇报了回收的4个深海APEX实验室检测及加载了安德拉溶解氧传感器的深海APEX型浮标的 工作情况、欧洲5国近2年布放的避冰浮标工作性能分析、MRV公司生产的新型ALTO浮标试验情况、HM2000型浮标工作性能、HM4000型浮标的技术进展等情况。AST联合主席Susan Wijffels教授代表RBR数据工作小组作了工作汇报。该小组的关键任务是检查RBR传感器的静态准确度、动态准确度和长期漂移/稳定性,并为RBR CTD数据指定DMQC工具和协议。目前,该小组使用三类数据源对RBR观测数据进行比对:1)船载CTD数据;2)全球优质Argo数据集;3)RBR的实验室数据库。通过对2020年布放的29个携带RBR传感器的浮标(均属于非Argo浮标,计划还将投放25个)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显示,压力和温度的比测结果显示其可以满足国际Argo计划对压力和温度准确度的要求,盐度数据的稳定性也有显著的提升,但静态准确度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3) 浮标和传感器研制生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按照惯例,本次会议还安排了一次主要由浮标和传感器生产商参加的研讨会,会议由美国MRV公司Christian Sarason博士主持,包括法国NKE、美国SBE、美国MRV、美国TWR、加拿大RBR公司等在内的几个主要浮标和传感器生产商参与了此次讨论。


浮标和传感器研制生产商研讨会流程  
        
       加拿大RBR公司Mathieu Dever博士汇报了RBR与Argo合作的现状和进展。他指出,上一次AST会议召开时,在海上正常工作并加载RBR传感器的Argo浮标仅6个,此次会议召开时则上升为26个,包括TWR公司生产的APEX型浮标、MRV公司生产的ALTO和ALAMO型浮标、NKE公司生产的Arvor型浮标、Scripps海洋研究所生产的SOLO-II 型浮标均试验性加载过RBR 公司生产的传感器,且绝大部分运行良好; RBR传感器对平均后的数据进行后期动力校正能取得很好的结果,但关键海域采样频率为1Hz数据的后期动力校正需要进行改进,对于动力校正,更优的解决方案是通过传感器自身进行校正,RBR目前已初步完成这项工作;他还指出,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仍然需要时间的验证,此外,RBR正在积极研制6000m等级的深海CTD传感器,目前已完成压力在水池中的各项测试。
       接下来,来自美国海鸟公司代表Kim Martini博士介绍了海鸟公司在核心Argo、深海Argo和BGC Argo等方面与Argo计划的合作进展。受COVID-19疫情的影响,部分生产基地不得不关闭,使得供货量不如从前,但海鸟公司依然投入了9名专家专职负责盐度漂移事件。针对盐度快速漂移情况,自从PMEL汇报了此类盐度漂移事件后(主要是2018年投放的一批浮标),海鸟公司立即回收了出现盐度快速漂移的Navis浮标,开发了识别快速盐度漂移的内部程序,以便监测后期用于Argo计划的全部CTD传感器的情况,还将继续回收可能存在盐度快速漂移的SBE 41型和SBE 61型CTD传感器(序列号为10482-11252和5669-5724)。海鸟公司针对缓慢盐度漂移情况所做的工作包括识别导致该类型盐度漂移的原因、改进CTD涉及和生产流程,但由于浮标观测常常经历数年时间、盐度漂移只出现在海上观测时(而非实验室)等因素,导致问题的完全解决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法国NKE公司代表Jerome Sagot博士介绍了NKE 公司研制的各类型浮标,包括Arvor、Arvor-L、Arvor-I、Arvor-I-RBR、Arvor-DO-I、Arvor C、Deep Arvor、Provor、Provor-I、Provor-DO-I、Provor CTS4、Provor CTS5、Provor Beidou、Provor AC等十几种类型的Argo浮标,并着重介绍了在Arvor浮标上安装RBR传感器的试验结果以及在Provor型浮标上加载BGC传感器的运行情况等; 美国TWR公司代表Clara Hulburt经理则介绍了APEX型浮标的发展历程和新的系列产品。APEX型浮标自国际Argo计划启动之初就进入观测网,到2004年,投放总量即达到3000个;目前,该公司正致力于研发APEX型避冰浮标和BGC浮标以及深海APEX型浮标等。Clara Hulburt经理还对华盛顿大学提出的APEX型浮标气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包括更新浮标材料采购渠道、进行新的气囊测试(和目前针对Glider的气囊测试流程一致)等。美国MRV公司代表Christian Sarason博士则汇报了MRV公司在Argo项目上的十年发展历程。MRV公司成立于2010年,最初研发的S2-A即现在SOLO-II的原型,以及新研发的深海SOLO型浮标(2018年开始投放)和ALTO型浮标,都是通过Scripps海洋研究所注册的。截至会议召开前,共有382个经MRV公司生产的浮标参与了全球Argo海洋观测网建设,其中绝对大部分浮标可以在海上存活超过5年时间。未来MRV公司将致力于研发BGC SOLO型Argo浮标。
       法国OSEAN公司也派代表参与了此次生产商研讨会。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目前仅有14位员工,致力于水下声学、嵌入式电子设备的研发等,2014年研发成功第一个剖面浮标,2020年50个Mermaids型浮标顺利投放入海,且2021年获得了超过100个的预定量。Mermaids型浮标可以观测至6000米深度,7天一个循环,漂移深度为1500-2000米,采用Iridium进行卫星通讯和GPS定位,5年寿命期间可获得约260条多参数剖面,并且布放和回收流程简单易行,也获得了与会代表们的较大关注。
       (4) Argo数据管理及其它相关事宜
       最后一天的会议主要围绕数据管理、Argo出版物、Argo计划对环境的影响、“OneArgo”、即将召开的各类会议等进行讨论。深海Argo数据工作小组继续汇报了针对SBE41型和SBE61型深海浮标实时质控的校正参数(Cpcor),以及校正之后相应的质控标记,即2000dbar以深数据的实时质控标记可记为“2”,不过延时模式质控时Cpcor可以依据周围高质量船载CTD数据进行优化,相关程序比较复杂,仍需要更多的验证。来自华盛顿大学的Stephen Riser教授重申了国际Argo计划的时空采样频率。他指出,虽然单个浮标可以高频采样,但这样的方式不足以支撑Argo的全球布局,如果要调整观测网浮标的主采样频率,需要集中分别关注核心Argo、深海Argo、BGC Argo的科学家们、关注模式模拟和预测的专家们以及业务化Argo数据用户们一起,共同探讨具体的细节。随后,来自澳大利亚Argo计划的首席科学家Peter Oke研究员就Argo计划需要各类模式模拟专家参与的必要性进行了汇报,他指出,由于Argo数据在各类模式预报系统(如海洋再分析、模式评估、海洋预报、季节性预报、气候预报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Argo数据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以及支持者,可以提供第一手的数据应用反馈,所以应当与该群体保持密切的联系。
       Megan Scanderbeg女士介绍了Argo出版物和AST官方网站的维护。2020年,共有500多篇论文使用了Argo数据,其中80%的论文都使用了Argo索引,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未来,希望各国继续发送论文清单,论文的更新也将提高到每年3-4次;关于AST网站,她指出,与上一年相比,网站访问者平均浏览了更多页面,停留的时间更长,未来,将投入更多的精力更新网站内容,尤其是突出科学页面、加大OceanOPS的宣传等。来自Euro-Argo的Marine Bollard先生介绍了有关Argo浮标对环境影响说明传单的设计初稿,其目的是将Stephen Riser教授和Susan Wijffels教授联合撰写的 “Argo浮标对环境的影响”一文转变为一个可以更广泛使用的简单宣传单。目标受众是广大公众、政府部门和相关受益者。该传单受到AST的一致好评,认为其可作为和广大公众进行交流的有效工具。宣传单正式版完成后,将提供adobe-illustrator格式给各Argo参与国进行相应的母语翻译。


Euro-Argo设计的“Argo浮标对环境的影响”宣传单

       接下来,国际Argo 计划联合主席Toshio  Suga教授汇报了向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计划(2021-2030)的白皮书:OneArgo” 行动书的后续进展情况。指出,在联合国海洋十年期间,Argo将从各方面得以倍增,新时代的国际Argo计划被命名为 “OneArgo” 的目的就是整合Argo的所有层面,构建一个包括深海观测、BGC观测、季节性冰区、边界流、赤道海域、高纬度海域等观测,领域涉及气候变化、碳汇、海洋酸化、海洋缺氧等的全球、全水深、多要素的海洋观测网,其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将超过之前实施的二十年Argo计划。
       国际Argo组织还将举办一系列的科学和技术研讨会,包括2021年第二届海洋观测研讨会(线上会议、时间待定)、区域(地中海、北极等)海洋研讨会(线上会议)、第7届Argo科学研讨会、第7届延时模式质量控制研讨会、深海Argo研讨会(2021年秋)、BGC Argo研讨会(2021年秋)、ADMT-22会议(迈阿密)、AST-23会议(2022年3月,摩纳哥)、AST-24会议(2023年3月,加拿大)等。
       至此,本次AST-22会议圆满结束。
 
三、体会与建议
       为期5天的AST-22视频会议受时差等因素的影响还是进行了大量压缩,但仍按照预定的议程顺利的展开了讨论交流,各国代表没有因为COVID-19疫情的影响而缺席会议,每天的会议都有100多人参加。随着国际Argo计划正式向Argo2020远景目标(到2025年,建成一个由2500个核心Argo浮标、1200个深海Argo浮标和1000个BGC Argo浮标组成的综合性全球海洋立体实时观测网)迈进,各国Argo计划都在通过不同渠道争取政府的支持,购置和投放更多的Argo浮标。同时,国际Argo组织已经向“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提交了“OneArgo”行动书,积极整合Argo计划的各种资源,构建真正意义上覆盖全球、全水深和多学科的综合海洋观测网,Argo计划未来十年的发展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将超过以往二十年。
       受全球COVID-19疫情影响,2019和2020年的浮标布放量出现明显下滑(分别为768和808个),至2021年4月,观测网内活跃浮标数量不足3800个,这引起了AST的高度重视,正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加大浮标布放力度,2021年1-4月,全球浮标布放总数已达692个。
       随着Argo计划的扩展及其积累的资料量越来越大,每一个DAC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为此,“OneArgo“正致力于提供更加统一的数据管理策略和质控方法,使得各DAC的数据管理任务能够并轨前行,这其中,获得各国一致好评的当属欧洲Argo合作框架,以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为首的各个欧洲Argo参与国积极开展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协调分工,大大提升了欧洲Argo计划的实施和数据管理效率。近年来,海鸟CTD传感器性能出现下滑,引起了AST和ADMT的高度重视,认为传感器的供应需要存在竞争,才能使传感器出现批量质量问题导致Argo数据质量下降的风险降低,因此,AST正积极推进加拿大RBR CTD传感器的认证工作,鼓励各国Argo计划购置一定数量携带该类型传感器的剖面浮标,开展海上示范试验,提供更多比测数据供国际Argo组织认证及RBR公司做进一步的技术性能改进。下面提出几点与会的认识与对策建议,供主管部门决策参考:
       1.  尽快编制中国Argo计划未来十年行动方案
       2019年,在国际Argo计划实施满二十年之际,AST向世界海洋观测大会 (OceanObs’19会议)提交了“Argo 2020:一个统一的多学科全球海洋观测计划“ 白皮书;在此基础上,2021年,国际Argo计划又向“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提交了“OneArgo”白皮书,表明Argo计划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前景,而各国也均在极力争取获得政府部门更多的支持,如欧洲Argo计划已经扩大了Argo观测网的投入,计划维持整个观测网1/4数量的浮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于2020年正式向5家美国科研机构拨款53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5亿元),用于500个BGC Argo浮标的生产和投放等,相比之下,我国Argo计划的实施已经跟不上当前国际Argo计划快速扩张和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不断拓展的步伐,后劲明显不足,差距在不断拉大。因此,建议编制“中国Argo计划未来十年行动方案”,并将“推动我国深度参与Argo计划以及发展相关的科学与技术”纳入我国“海洋十年”发展框架下的优先资助方向。行动方案将以国家需求为牵引,积极响应与践行总书记提出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2060实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发展海洋碳汇。
       2. 加快国产剖面浮标技术改进和新型浮标的研制
       研制自主可控的海洋观测设备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研制自动剖面浮标,但目前仅有一款浮标得到国际Argo组织认证并用于全球Argo观测网的建设,且工作性能与国外产品存在一定的差距,CTD传感器更是依赖从国外进口。如我国自主研制的HM2000型浮标由于浮标自身的功耗和国产锂电池的技术水平有限,目前仅能达到2-3年的工作寿命,这与美国Scripps研究所和MRV公司生产的SOLO-II型浮标以及法国NKE公司生产的Arvor型浮标的工作寿命(6-7年)有相当大的差距,后者也是AST提出的对参与核心Argo观测网建设浮标技术参数的新要求;而国产BGC-Argo和深海(>2000米)Argo浮标研制才刚刚起步,传感器特别是生化传感器的研发则更落后。为此,建议国内浮标和传感器研制单位,须加大与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听取用户对设备的观测需求,尽快组织技术力量对现有设备的工作性能展开调查和分析,积极推进技术改进和新型浮标的研制,更好的满足未来我国Argo计划实施的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