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承担项目 > 国家级 >

国家级

太平洋—印度洋暖池的Argo浮标观测研究

编辑 :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    时间 :2003-02-03 10:01:00    访问次数 :

      2003年1月,国家科技部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中批准了另一个与中国Argo计划有关的重点研究项目,即“太平洋——印度洋暖池的Argo浮标观测研究”。该项目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巢纪平院士负责、于卫东副研究员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许建平研究员协同实施。本项目研究周期为5年,从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

      本项目研究内容包含如下4个方面:

      1、通过布放Argo浮标,并结合潜标和断面观测,进一步了解太平洋—印度洋暖池的三维温、盐、流结构以及相应的海面大气场,尤其是这些物理要素的年际变化,建立对暖池的正确物理描述,奠定动力学研究的观测事实基础。

      2、开展基于Argo资料的海洋动力过程分析。研究赤道太平洋和印度洋温跃层的变化规律,揭示Kelvin波、Rossby波的激发、传播和反射,以及这些过程对于El Nino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并阐明太平洋和印度洋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研究上层海洋变异与大气强迫的关系,阐明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在联系两大洋中的作用和相对重要性;研究二阶(或更高阶)海洋斜压模态在决定热带海洋低频变异(年际以上到年代际)中的作用。

      3、研究和开发Argo资料同化技术。结合全球大洋资料同化试验计划(GODAE),开展Argo资料与海洋模式相结合的研究,最大限度地提取海洋信息。

      4、开展Argo浮标的国产化探索研究。首先开发利用我国自有卫星接收Argo资料的探索,增强资料的保密程度。

      通过本项目研究,将实现如下预期目标:

      1、在太平洋-印度洋海域投放约15个Argo浮标,其中前两年投放8个,后三年投放7个。并结合该海域的国外浮标,基本形成对暖池海域合理的空间覆盖。

      2、在本课题投放的Argo浮标和已有课题支持投放的Argo浮标基础上(大约30个左右),建成Argo浮标的实时处理系统,具备实时资料的接受、校准、入库和分发能力,形成科研支撑能力。

      3、与澳大利亚海洋研究所合作,开展暖池合作观测,包括对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锚碇潜标观测和暖池海域的断面走航观测;并建立起太平洋-印度洋暖池研究所需的较为完整的观测资料数据库。

      4、在观测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完成对暖池动力、热力结构的气候平均态以及年际变异的物理描述。

      5、完成面向以Argo资料为主的海洋、大气观测资料的海洋变异过程动力学分析,主要阐明太平洋-印度洋温跃层在ENSO循环期间的变异规律及其对激发El Nino的作用、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在联系两大洋中的作用、海盆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对于两大洋变异的贡献、高阶海洋斜压过程对于海洋低频记忆的控制。

      6、完成面向Argo资料的海洋模式同化技术研究,形成可用于业务化的海洋同化模式。

      7、完成利用我国卫星接收Argo浮标资料的工作,并进一步探索其它模块的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