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资讯 > 用户调查 >

用户调查

第一次征集“Argo资料应用证明”的情况报告

编辑 :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    时间 :2012-03-15 15:06:00    访问次数 :

       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团体的共同努力下,国际Argo计划已经在2007年11月实现了当时提出的建成一个由3000个浮标组成的全球Argo实 时海洋观测网的目标。截止2011年10月,已经在全球海洋中陆续布放了8200多个Argo剖面浮标,累计获得了约75万条温盐度剖面。中国Argo实 时资料中心为了更好地承担起Argo计划的使命,维护好我国Argo计划提出的由100-150个浮标组成的中国Argo大洋观测网的长期运行,能有更多 的海上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产品服务于广大国内Argo资料用户,于2011年12月,向国内近30个单位的110多名管理和科研人员发函征集“Argo资料 应用证明”,并附寄了一张包含Argo全球海洋资料(1996.01-2011.11)及数据产品(全球海洋热含量数据集、全球Argo网格化产品等)的 光盘,以便了解Argo资料在我国海洋和大气等科学领域的应用情况。

       截止2012年3月中旬,我们收到了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 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总参气象水文空间天气总站、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中国卫星海上测绘部等单位寄回 的应用证明18份,回收率为16%左右。

       从回收的应用证明来看,Argo资料已经在我国的海洋、大气、气象、水产和军事等科学领域中得到应用,特别是在深海混合、海洋热盐输送和海洋环境保 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提供的应用证明指出,Argo计划的实施为开展中层的中尺度过程提供了契机,该所申请的“利用Argo 浮标分析全球大洋中层涡旋结构与机制分析”项目得到了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而这项工作对进一步了解大洋中层环流及其在全球热盐环流和全球气候变化 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关键海域中尺度物理海洋过程的预报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中,使用 Argo资料研究了北太平洋副热带区域的中尺度涡现象,Argo资料为研究涡旋的垂直剖面结构提供了有效可靠的实测数据,目前也只有Argo资料才有可能 进行这样的研究;此外,该单位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南海涡旋输运”项目,利用历史Argo资料,并结合航次观测资料和模式,有效的提高 了中尺度涡动力学研究与模拟的能力,该项目在2011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召开的重点基金项目中期评估中获评“优”。

       中国海洋大学提供的应用证明提出,Argo浮标可以获取全球海洋上层2000m的温盐结构,并且部分Argo浮标已经采用铱卫星通讯系统传送数据,可以返 回垂向分辨率为2m的温盐剖面,这些高分辨率的剖面可以分辨细尺度上由内波引起的应变。他们的研究首次在国际上较为完整地揭示了整个南大洋上2000m混 合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提高了对整个南大洋深层能量传递及混合机理的认识,将目前国际上深海混合研究从以间歇性局部的断面调查推向了持续性覆盖全球的观 测研究的新时期,为最终利用Argo观测计划来揭示全球深海大洋混合过程及机理,认识深海大洋热盐环流形成及演变带来了希望,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 《Nature Geoscience》上。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科学和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提供的应用证明指出,Argo资料在其全球耦合模式的资料同化与多尺度预测技术及应用项目研究中,为开展集合 滤波同化技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观测数据基础;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提出,Argo资料及其数据产品为该院海洋环境诊断和大气-海洋数值模拟研究、海洋环 境预报保障应用和军事海洋学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资料和信息支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提供的应用证明,提到他们已将Argo数据应用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大洋渔场渔情信息应用技术 系统开发”中,并申请到中央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业务费“Argo数据的处理及次表层海洋环境特征计算” 和“渔场环境数据的高效存储与时空过程再现关键算法研究”等项目。

       海军某部支持的“海洋三维实时温、盐、密、声场的重构”项目研发过程中,大量使用了Argo获取的海洋上层温盐剖面资料,保证了建模所需的历史资料的时空 分辨率,从而有效提升了海军水下环境保障能力。报告指出,随着武器装备性能的提升,对海洋环境保障能力的需求日益迫切,建议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大对 Argo等非常规观测手段的投入,以增强我国获取海战场实况海洋环境信息的能力。

       Argo资料还被广泛应用于远洋气象水文保障工作,甚至写进了本科生“海洋资源”及“海洋管理技术” 课程,培养了一大批从事Argo应用研究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由此,我们欣慰的看到,Argo资料已经在我国海洋科研和教育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应用研究成果。然而,从应用证明的回收率偏 低(16%)的情况来看,尽管广大科研人员对各类数据共享有着迫切的要求,但对数据部门希望能了解所发放数据的应用价值和征求进一步做好数据共享工作的意 见和建议的需求,反应却十分平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我国长期以来缺少对深海大洋的观测有关;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对深海大洋的调查和研究重视不够, 只有少数项目和少量经费支持深海大洋研究。为此,提出几点意见建议,供上级部门决策参考。

       1、继续加大对科学数据共享工作的宣传力度。科学数据共享需要数据采集、管理部门和广大应用人员的紧密配合,需要积极参与,共同推进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2、加强数据提供方和接收方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重视科学数据的质量控制和数据产品的研发,不断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应用性强的科学数据及其衍生产品,以充分发挥各类科学数据的应用价值。

       3、海洋资料既要共享,更应充分利用。我国应高度重视参与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的重要性,通过组建国家深海海洋科技研究基地,吸引更多的海洋和大气科学家投身到深海大洋的观测和研究中。

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
2012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