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我国新一代海洋观测系统“向阳红14号”远航太平洋
12月30日上午10点,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向阳红14号”科学考察船在欢快的鞭炮声中起锚,缓缓驶离广州港码头,远赴太平洋进行为期20天的我国大型深海科学观测试验。此次试验的主要任务是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布放13个沉浮式样海洋观测浮标(ARGO剖面浮标)。
ARGO是“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的英文缩写,它是新一代覆盖全球的海洋实时观测系统,这一观测系统将通过分布在全球大洋中的 3000个ARGO浮标,为全世界的海洋和气象科学家提供每年10万个以上的不同海域,0至2000米水深的海水剖面温度、盐度海流等资料,首次实现了人 类长期、自动、实时和连续获取大范围深海海况的梦想。
2001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我国正式加入国际ARGO计划的组织和实施,ARGO浮标观测实施计划作为科技部“基础研究重 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大型科学观测试验项目,由国家海洋局负责实施,中国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及下属有关研究机构将共同参与此项工作,本航次将在西北 太平洋海域连续投放13个ARGO浮标。
项目负责人许建平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项目的启动实施必将提高我国长期数值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的准确性,同时大量的海洋环境要素资料将为我国的海洋研究、海洋开发、海洋管理及捍卫国家权益和领土安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据了解,我国ARGO大洋观测网计划建立在(0°N、139°E)至(15°N、125°E)至(12°N、125°E)至 (30°N、130°E)至(30°N、145°E)至(0°N、145°E)等六点联接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内。为完成此次任务,“向阳红14号”科学考察 船将途经我国的南海、出巴士海峡、进入菲律宾海峡,最远将航行至北纬6度、东经130度的近赤道太平洋海域,到达西太平洋暖池边缘海域,总航程约3500海里。°
文章来源:2003年1月2日《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