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报道 >

综合报道

北斗剖面浮标在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中的地位岌岌可危

编辑 :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    时间 :2016-06-21 14:57:53    访问次数 :

    2016年4月15日科技部网站披露,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剖面浮标(HM2000型)首次加入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但近日从国际Argo信息中心(AIC)网站获悉,截止2016年4月底,在由3829个剖面浮标组成的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中,HM2000型剖面浮标的数量仅存3个。

    由图可见,4月份大约有18种类型的剖面浮标处于业务运行状态(海上正常工作时间超过30天),其中美国产APEX型剖面浮标最多,达1898个,占本月总数的50%左右;其次为法国产ARVOR型剖面浮标(457个),约占12%。

 

1  全球海洋中正在运行的各类型Argo剖面浮标的分布(截止20164月底)

    需要指出的是,在18种各类浮标中,超过100个以上的有8种,累计达3657个,约占总数的96%。其中美国产6种(如APEX、SOLO_Ⅱ、NAVIS_A、S2A、SOLO和SOLO_W等),合计3058个,占总数的80%左右;法国产2种(如ARVOR和PROVOR),合计599个,占总数的16%左右。可见,在目前运行的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中的剖面浮标,主要以美国和法国生产的为主。

 

    图2给出了全球海洋中使用各种通讯卫星的Argo剖面浮标分布。可见,目前为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提供观测信息和数据传输服务的卫星系统主要有4个(即ARGOS、IRIDIUM、ARGOS3和BEIDOU)。其中利用ARGOS卫星系统的浮标最多,达2018个,约占总数的53%;其次为IRIDIUM(1763个),占46%左右。同样,主要由美国和法国的卫星系统在为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提供浮标观测信息和数据传输服务。

    遗憾的是,我国自行研制的HM2000型北斗剖面浮标,自2015年10月正式被国际Argo信息中心(AIC)接纳、进入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以来,浮标数量(当初为6个)没有增加,反而在不断下降,截止2016年5月底仅剩2个。这批浮标还是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负责的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WPOS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项目出资购置并布放的,主要为了获取北太平洋西边界流海域的物理海洋环境要素资料。选取的浮标最大观测深度为2000米,漂移深度为1000米,剖面测量间隔最短为1天,最长为10天。尽管这批浮标的海上工作时间不是太长,但已累计获得了300多条温、盐度剖面。

2  全球海洋中使用各种通讯卫星的Argo剖面浮标分布(截止20164月底)

    值得指出的是,HM2000型剖面浮标不仅是我国第一批进入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的仪器设备,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海洋仪器设备首次用于国际海洋合作调查计划;同时,也标志着我国BEIDOU卫星已经正式成为服务于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信息和数据传输的4大卫星系统之一。但目前北斗剖面浮标在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中的地位已岌岌可危,希望能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项目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并能通过各种途经给予中国Argo计划和国产剖面浮标研制单位更大的支持和扶持,尽可能采购和布放更多的北斗剖面浮标,进一步扩大国产剖面浮标和北斗卫星系统的国际影响力,提高北斗剖面浮标在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中的占有率,让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Argo计划成员国能通过全球通讯系统(GTS)和互联网(WWW、FTP)获得更多的来自中国北斗剖面浮标的现场观测数据,从而为各国海洋资源开发、海事安全、海洋运输、海洋渔业管理和近海工业,以及业务化海洋预测预报,更为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