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报道 >

综合报道

我国西北太平洋生物Argo观测网初具规模

编辑 :邢小罡    时间 :2018-10-22 14:03:41    访问次数 :

      2018年8月16日-9月14日,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OED)搭载厦门大学“嘉庚”号科考船在西北太平洋成功投放3个生物剖面浮标(图1、2),并顺利传回观测数据。至此,SOED在该海区总共布放了7个生物剖面浮标(图3),初步构建了我国在西北太平洋海域的生物浮标观测网。截至2018年9月底,已获取近150组生物地球化学要素观测剖面,所有观测数据已通过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和全球Argo资料中心实现同步实时共享。

 

 

            图1  生物剖面浮标布放前准备                                图2  布放中的生物剖面浮标

图3   7个生物剖面浮标位置及其漂移轨迹(红色点表示最新位置)

      

      生物Argo观测网是在国际BGC-Argo计划下建立起来的,是国际Argo计划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海洋酸化、缺氧和碳循环等科学问题的重要数据来源。SOED自2017年全面启动生物Argo计划以来,在“中央级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购置”专项以及海洋二所自主课题的支持下,已先后购置了14个生物剖面浮标(见表1),其中4个可观测国际生物Argo计划提出的全部6个核心参量——溶解氧、硝酸盐、pH、叶绿素、颗粒物后向散射以及光照(国内首个),包括2个携带了SeaTrec温差充电模块的生物剖面浮标。该型利用温差供电的剖面浮标,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是首次布放。

 

表1  西北太平洋生物Argo观测网内浮标配置及已观测剖面数量一览表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近海与太平洋高分辨率生态环境数值预报系统(2016YFC14016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太平洋铁的来源与传输及其对上层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41730536)”两个在研项目的科学引导下,上述14个生物剖面浮标将陆续投放至西北太平洋,组建我国在该海域的区域生物Argo观测网,重点服务于海洋生态数值模拟的参数优化、西北太平洋碳循环过程、以及大气沉降、台风、中尺度涡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等科学研究。

      为了及时接收和处理这些生物浮标获取的资料,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技术团队投入大量人力,于2018年7月底完成了所有生物地球化学参量的数据处理模块,并实现了与现有核心Argo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的整合,成为国内目前唯一有能力批量接收、解码、处理与质控生物浮标数据,以及管理与维护生物Argo观测网的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