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首页资讯 > 媒体宣传 >

媒体宣传

  • 19

    2016-01

    【专家观点】许建平:"Argo"亟需正名

    许建平: 国际Argo指导组成员 中国Argo计划首席科学家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自从2002年中国加入国际Argo计划并建立我国的Argo大洋观测网以来,“Argo"这个外来语频频出现…

  • 09

    2015-04

    吴立新院士:海洋科学呼唤新技术革命

    “海洋科学的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如今的海洋科学,更需要海洋新技术的革命。"4月2日,中科院院士吴立新做客北师大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前沿讲座时如是说。 “海洋与气候是个超级科学,因为它几…

  • 09

    2014-10

    中国Argo大洋观测网初步建成

    记者近日从相关专家处获悉,截至目前,我国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共布放了196个Argo剖面浮标,仍在海上正常工作的有107个,中国Argo大洋观测网初步建成。 中国Argo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许建平告诉记…

  • 19

    2014-09

    跻身国际海洋观测网

    核心阅读   国际Argo计划的实施给天气和海洋预报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海水温度、盐度剖面(立体)观测资料,大大超过过去几百 (十)年世界各国所获得的深海大洋的资料量。这一目前唯一能立体观测全球大洋的长期观测系…

  • 10

    2014-06

    Argo大洋观测网建设任重道远

    中国Argo大洋观测网初步建成 Argo是“实时地转海洋学观测阵"的英文缩写。1998年美国等国海洋科学家提出国际Argo计划,旨在用5~10年时间在全球大洋中每隔300公里布放一个由卫星跟踪的剖面漂流浮标(即“Argo剖面浮标"),总计为3000…

  • 10

    2013-07

    中国大洋观测网填补深海观测空白

    国家海洋局日前在杭州召开“中国Argo剖面浮标大洋观测网"建设运行技术评估会,旨在加快促进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推动正在运行的Argo大洋观测网纳入海洋观测预报体系。 据介绍,Argo是“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的英文缩写…

  • 20

    2013-06

    为全球气候把脉—共建全球海洋观测网意义重大

    近年来,全球围绕气候变化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科学家仍难以准确预测各种极端天气,对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和升温幅度也存有较大争议。这一方面是囿于地球气候异常复杂,难以预测;另一方面,气候研究仍缺乏系统详实的气象数据资料。 …

  • 15

    2012-11

    全球Argo网获得第100万条数据

      据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透露,11月4日由印度布放的编号为“2901287"的Argo浮标,收集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100万条观测剖面数据,标志着包括中国在内的由世界多个沿海国家共同参与的大型海洋国际合作观测计划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

  • 10

    2012-09

    我国启动西太平洋实时海洋调查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西太平洋Argo实时海洋调查"重点项目启动会暨第一次专家组会议9月7日在杭州举行,来自科技部、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等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Argo是“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

  • 10

    2010-06

    Argo计划显著提升我国大洋实时观测水平

    我国在太平洋布放第一个Argo剖面浮标(左为许建平) 科技部基础司司长张先恩在第三届国际Argo科学研讨会上致辞 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实验室 西太平洋Argo浮标漂移轨迹图 利用Argo资料绘制的太平洋温度大面分布图 漂浮海面的Ar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