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报道 >

综合报道

  • 16

    2019-04

    “基于Argo和卫星数据的西北太平洋高分辨率三维网格资料集的构建”获得SOED自主课题资助

    由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卢少磊助理研究员申请的“基于Argo和卫星数据的西北太平洋高分辨率三维网格资料集的构建"项目,获得了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OED)自主课题资助。该项目将基于Argo剖面数据和卫星遥感数…

  • 16

    2019-04

    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

    由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戴永久教授牵头负责的“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海陆气环境预警预报关键技术"项目(项目编号:U1811464),获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资助。该项目汇聚了来自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18

    2019-01

    履行IOC Argo决议应是国际Argo成员国的责任和义务

    国际Argo计划及其建设的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是人类海洋观测史上参与国家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成效最显著的一个大型海洋合作调查项目。我国于2002年正式加入该计划,并成为其重要成员国。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国内剖面浮…

  • 26

    2018-12

    国际Argo计划收获来自深海大洋的第200万幅海洋环境图像

    一个由近30个沿海国家(包括中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正在执行的一项海洋学史上称为“观测技术革命"的计划——国际Argo计划。近日,在美国圣地亚哥结束的第十九次国际Argo资料管理组年会上传来消息,由国际Argo计划…

  • 26

    2018-12

    守卫全球海洋的“哨兵”:Argo

    一个由约4000个“哨兵"坚守了近20年的全球海洋观测系统,正在革命性地改变科学家们认识海洋的途径。 众所周知,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70%以上的面积,对人类日常生活产生着巨大无比的影响。海洋可以“呼风唤雨",调节…

  • 22

    2018-10

    我国西北太平洋生物Argo观测网初具规模

    2018年8月16日-9月14日,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OED)搭载厦门大学“嘉庚"号科考船在西北太平洋成功投放3个生物剖面浮标(图1、2),并顺利传回观测数据。至此,SOED在该海区总共布放了7个生物剖面浮标(图3)…

  • 22

    2018-10

    中国Argo计划实施现状与展望

    宽广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上大范围、准同步和深层次调查资料的匮乏,一直是制约海洋科学发展,特别是海洋和天气/气候业务化预测预报技术发展的瓶颈。20世纪90年代问世的自动剖面浮标,以及在2000年启动的国际Argo计划,给海洋和大…

  • 10

    2018-07

    “全球海洋障碍层及其热盐含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异”项目获海洋二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

    由中国Argo 实时资料中心吴晓芬助理研究员申请的“全球海洋障碍层及其热盐含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异"项目,获得了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的资助,项目执行期为两年(2018年1月—2019年12月)。 申…

  • 27

    2018-04

    装载新型RBR CTD传感器的剖面浮标还未获得国际Argo组织认可

    2018年初,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搭载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科学"号调查船在西太平洋海域布放了一个装载加拿大RBR公司研制的RBR CTD传感器的APEX型自动剖面浮标(WMO编号为2902730),这是中国Argo计划第一次引进装载该新型传感器…

  • 27

    2018-04

    自动剖面浮标和水下滑翔机在海洋组网观测中的应用

    海洋科学是一门以观测为基础的学科,其学术思想和研究水平的提升离不开长期观测及其数据的积累;而且海洋科学的每一次突破,也都离不开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海洋观测,通常高度依赖移动的水上平台(如调查船、漂移浮标等)和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