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

Argo大型科学观测试验实施汇报暨学术研讨会

编辑 :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    时间 :2002-11-17 20:27:00    访问次数 :

      2002年11月16-17日,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在杭州组织召开了“Argo大型科学观测试验实施汇报暨学术研讨 会"。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马燕合副司长、叶玉江处长以及我国著名海洋和大气科学家苏纪兰院士、黄荣辉院士等应邀出席会议。会议由国家海洋局科技司王殿昌 副司长和国家海洋局海洋动力过程与卫星海洋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苏纪兰院士分别主持。来自国内海洋和大气科研、教育机构,以及新闻媒体的代表约50余人出席会议。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张海生所长致欢迎词;张人禾院长、郭佩芳副院长、倪永康处长、姜卓超 副部长等分别代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等Argo资料应用单位讲话;苏纪兰院士和黄荣辉院士分别代表我国海洋和大气科学界讲话;国家海洋局国 际合作司朱文熙副处长代表中国Argo工作协调组办公室讲话。我国Argo大型科学观测试验项目组许建平研究员、许东峰研究员和刘增宏助理工程师分别向与 会领导和代表汇报了“国际Argo计划"、“中国Argo计划"和“我国Argo大型科学观测试验"的实施进展情况。

 

 

      为了增进人们对Argo计划的了解、扩大Argo资料的应用研究领域,会议还向全体与会代表发 放了一批Argo计划宣传材料(光盘)和国际Argo计划实施以来,各成员国在全球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已经施放的500余个Argo剖面浮 标的非实时资料(光盘)。代表们在听取了上述汇报的基础上,围绕我国Argo计划的组织实施、Argo剖面浮标的国产化,以及扩大Argo资料应用领域等 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论坛会由苏纪兰院士主持。代表们一致认为,由科技部资助,并由国家海洋局组织实施的“我国新一代海洋实时观测系统(Argo)―大洋 观测网试验"项目,以及“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项目中设立的“西太平洋暖池变化监测(浮标站)"专题,立项(题)及时、进展顺利、 成果明显,为我国加入国际Argo计划,并共享全球海洋中档腁RGO资料,赢得了时间、扩大了影响、发挥了作用;也为我国海洋和大气科学界正在执行的国家 重大和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等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数据源。创建的“中国Argo网页",为国内外了解中国Argo计划进展打开了一个窗口;我国还将于2003年 3月在杭州承办第五次国际Argo科学组会议,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和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

      然而,代表们感到忧心如焚的是,除中国外,世界上已经有14个国家和团体加入国际Argo计 划,且到今年10月底,在全球海洋中布放的Argo剖面浮标已达576个;各国还纷纷建立了Argo资料中心,在美国和法国还建立了2个国际Argo资料 中心;美国、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还在进行Argo浮标资料的同化应用研究,并已用于海洋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中,取得了许多可喜的研究成果。而我国的 Argo计划虽已起步实施,但施放的浮标(到目前为止仅施放了4个,即太平洋3个、印度洋1个)比起其他成员国显得微不足道;Argo资料中心建设还很不 完善;Argo资料应用研究更是空白。加速我国Argo计划的实施进程已是迫在眉睫。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Argo计划实施进程,提高我国在国际Argo计划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拓展Argo资料的应用研究领域和建立完善Argo资料接收、处理与分发服务系统,使Argo资料在我国社会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代表们强烈呼吁:

      1、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海洋局应在此试验的基础上,尽快组织力量开展Argo国家专项的立项工作,以便尽早把国务院批示精神落到实处,集中国内优势力量,组建我国Argo技术开发和研究队伍,建立和运行我国Argo海洋实时观测系统,提升中国在国际Argo计划中的地位。

      2、成立“中国Argo计划科学咨询委员会"或“中国Argo计划咨询指导组",以便为“中国Argo工作协调小组"的决策提供咨询意见,以及指导中国Argo计划的组织实施,确保我国Argo计划的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

      3、完善Argo资料中心的职能,建立起接收和处理准实时和海量Argo资料的能力,以及资料分发服务体系。

      4、国家海洋局应组织力量,尽快制订和出台我国Argo海洋实时观测系统建设规划,以配合科技部做好基础实施建设,扩大Argo资料应用领域。

      5、重视和支持Argo剖面浮标的研制工作,以便尽早掌握这一高新海洋探测技术,实现Argo剖面浮标国产化。

      6、建议国家科技部设立专项基金,优先资助与Argo资料应用研究有关的项目和课题,鼓励单位 和个人自由申请,以便充分发挥我国科学家利用Argo资料和相关资源解决全球或区域重大海洋与大气科学问题中的作用,为海洋与大气科学做出原始创新性的贡 献,推进我国海洋与大气科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