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

第五次国际Argo科学组会议闭幕

编辑 :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    时间 :2003-03-06 20:30:00    访问次数 :
第五次国际Argo科学组会议主席台
(右起:J.Gould主任、李海清司长、苏纪兰主席、D. Roemmich主席、李家彪副所长)

    

      第五次国际Argo科学组会议,于2003年3月3日-6日在位于中国杭州西子湖畔的西子宾馆召开。来自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印度、俄罗斯、和中国等11个国家的54位国际Argo科学组成员和各国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这 为我国海洋和大气科学家进一步了解国际Argo计划,以及密切与各国科学家在该领域交流合作提供了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有12位中国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第五次国际Argo科学组(IAST-5)会议地方组委会主席、国际Argo科学组成员、国 家海洋局(SOA)第二海洋研究所(SIO)许建平研究员主持。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主席、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家海洋局 海洋动力过程与卫星海洋学重点实验室(LOPSO)主任苏纪兰教授和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司长、中国Argo计划办公室主任李海清先生专程到会表示祝贺, 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李家彪研究员代表会议主办单位讲了话。

      第五次国际Argo科学组会议全面、系统地回顾了第四次会议以来,各国Argo计划的实施进展状况,以及 所遇到的主要问题等;重点讨论了Argo数据的质量控制、Argo实时和延时数据的分发,以及如何提高Argo剖面浮标的性能和解决传感器、通讯系统等技 术问题。由会议提供的一份统计材料表明,到2003年1月20日,世界上15个国际Argo计划的成员国(或团体)已经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大洋 布放了650个Argo浮标,其中也包括我国在北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布放的16个浮标。

      为了加强全球Argo数据的应用研究工作,会议决定于2003年11月12日-14日在日本东京举行首次“Argo科学研讨会",以检阅各国科学家在利用Argo剖面浮标资料研究和解决海洋、气候问题中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国际Argo科学组于1999年在美国的Easton Maryland召开首次年会,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其中的第二、三、四次分别在英国的南安普敦、加拿大的锡德尼和澳大利亚的霍巴特召开。第六次年会将于2004年3月在法国巴黎举行。

      第五次国际Argo科学组会议在我国的顺利召开,标志着我国对国际Argo计划所做的贡献,强化了我国在 国际Argo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了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合作计划的显示度。会议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和科技司、以及《国 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项目办公室等部门和单位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国家海洋局下属第二海洋研究所和海 洋动力过程与卫星海洋学重点实验室给予会议提供了优美而又舒适的场所,还安排各国与会代表游览了美丽的西子湖,给客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第五次国际Argo科学组会议在国际Argo科学组主席、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教授D. Roemmich博士的主持下,如期完成了各项议程,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各国与会代表的一致称赞。

 

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主席苏纪兰教授(前排中)
与参加第五次国际Argo科学组会议的各国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