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Argo观测科学研讨会在常熟顺利召开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西北太平洋Argo剖面浮标观测及其应用研究",于2008年12月12-14日在常熟虞城大酒店举行科学研讨会。会议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承办。来自项目3个承担单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16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本项目负责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许建平研究员主持。他首先代表会议东道主对与会的项目组成员和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就本次会议目的、意义和预期目标作了简要阐述。根据会议日程安排,项目负责人就本项目的研究进展和年度工作情况做了总结汇报;接着由3个项目承担单位的 代表对各自的研究工作进展,以及所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等进行了大会交流。
代表们欣喜地注意到,Argo资料已经在人们所关心的太平洋~印度洋暖池次表层水温变化、热带太平洋盐度变化、西太暖池表层温度特性和全球 海洋上层热含量变化等科学问题的研究和认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看到了Argo数据在热带太平洋温盐度同化业务化系统和海洋预报业务化应用中所取得的成果。与会代表对Argo资料应用前景充满信心,但对我国海洋和大气科学家所关心的关键科学问题(如太平洋暖池、ENSO、台风等)所呈现的重点海域 Argo浮标则相对稀少表示忧虑。如本项目引进的10台Argo浮标,虽然按计划已经运抵杭州。但由于受资助经费(没有布放浮标的专门经费)的限制,只能搭载其他项目的海上调查航次布放。而近些年来,国内在西太平洋海域的调查航次又非常少,这批浮标何时能顺利布放目前还是个未知数。反之,项目承担单位和国内Argo资料用户对西太平洋海域的资料需求却又十分迫切。为此,希望上级主管部门能加大对中国Argo计划的投入力度,争取在上述海域多放浮标,以满足国内用户对Argo资料的需求。同时,建议“中国Argo大洋观测网"建设和“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日常运作能纳入国家海洋局海洋观测预报体系,使之能成为我国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地发挥Argo资料在提高业务化海洋环境观测预报保障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认为,本项目在各承担单位的重视、支持和项目组成员的不懈努力下,已经按年度计划完成了预期的研究目标。会议要求各承担单位再接再厉,克难攻坚,按计划进度要求,争取尽早完成各自承担的观测和应用研究任务。
最后,会议由本项目负责人进行了小结,并代表全体与会人员对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和承担单位领导给予本项目的重视和支持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