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

第十七次国际Argo资料管理组会议中国国家报告

编辑 :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    时间 :2016-10-20 13:02:59    访问次数 :

1  资料管理现状

       (1)浮标数据获取情况

       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期间,188个活跃的中国Argo浮标共获取了5833条剖面,其中包括113个准Argo计划浮标(大部分为PROVOR型浮标)。这些浮标由5家科研院所的7个PI布放,不同类型浮标的统计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类型浮标的统计信息

       自上一次会议(ADMT-16)以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CSIO)开始向全球Argo资料中心(GDAC)提交由HM2000型剖面浮标观测的资料。由5个该型浮标获取的约87条温、盐度剖面(每条剖面包含90-110层观测数据),已提交给GDAC。

       2016年9月,中国将在南海布放10个HM2000型剖面浮标(循环周期设为5天),这是中国首次在南海布放Argo浮标,并将正式启动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建设,设计由约20个HM2000型浮标组成。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NMDIS)自2010年起投放了19个PROVOR型剖面浮标。截止目前,在海上已经没有存活的浮标。

       (2)通过GTS发布数据

       自2015年10月以来,CSIO通过中国气象局(CMA)的北京节点发送GTS BUFR格式报文,报头为BABJ,目前还未发送对应的TESAC格式报文。在2016年4-5月期间,因承担数据中转的浙江省气象局的FTP服务器出现了故障(由其转发给CMA),曾使CSIO的数据发布一度出现中断。

       法国CLS仍旧在帮助中国Argo将早期布放的浮标观测数据以BUFR和TESAC格式发送至GTS。

       (3)向GDAC发送经实时质量控制后的数据

       自ADMT-16会议以来,中国向GDAC提交了5717条经实时质量控制的数据文件。其中3189条剖面是由准Argo计划浮标观测得到的,134条溶解氧剖面则由9个PROVOR_DOI型浮标获取。

NMDIS已将所有的Argo数据更新至V3.1版本格式,并经实时质量控制后提交给GDAC。

       (4)延时模式质量控制数据汇交

       目前,CSIO还没有将延时模式质量控制后的数据文件(D-file)由2.0版本更新到V3.1版本,况且延时模式质量控制工作,由于人手不足,其进程十分缓慢。我们虽已成功开发了一个新的Matlab工具,可以将旧版本转换成新的3.1版本,但新的D-file在提交之前尚需进行必要的检验。

       自ADMT-16会议以来,由于人员调整以及格式更换等原因,NMDIS没有开展数据延时模式质量控制工作。

       (5)向GDAC发送延时模式数据

       过去一年,CSIO花费了很多精力来建立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服务中心(BDS-PDSC),以及更新轨迹文件至3.1版本,所以今年仍没有向GDAC提交D-file。

       NMDIS同样没有提交延时模式数据至GDAC。

       (6)网页

       NMDIS和CSIO分别维护了一个Argo相关网页,即中国Argo资料中心(www.argo.gov.cn)和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www.argo.org.cn)。两个网页均提供了Argo浮标的观测数据、元数据、轨迹和相关图件等。而CSIO开发了一个新的Argo网络查询系统(http://101.71.255.4:8080/flexArgo/out/argo.html)并已业务运行,可向用户提供全球Argo数据的查询和下载服务。

       (7)Argo数据应用统计

       Argo数据在许多研究所和大学开展的科学研究和业务化海洋学中得到了应用,已成为大尺度海洋变化研究的最重要数据源,并开发了多种Argo数据产品和再分析产品,其中BOA_Argo数据集每年进行更新,是一个自2004年至今并不断更新的逐月温、盐度网格化数据产品,其水平分辨率为1º×1º,垂向为0-1975 dbar共58层。

 

2  延时模式质量控制工作进展

       准Argo计划浮标数量占中国布放的Argo浮标数量的一半以上,及时完成这些浮标的延时模式质量控制工作目前仍面临较大的挑战。不过,一旦BDS-PDSC进入业务化运行后,延时模式质量控制工作将会得到恢复,争取在下次ADMT会议前努力消除上述滞后,并按要求尽快提交经由延时模式质量控制的数据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