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资讯 > 用户调查 >

用户调查

第三次征集Argo资料应用证明

编辑 :Argo野外站办公室    时间 :2020-04-06 13:17:00    访问次数 :

 

Argo资料用户:

中国Argo计划自2002年组织实施以来,在国家科技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原国家海洋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截止2019年底,已经在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等海域布放了460个自动剖面浮标,建成并维持了一个由约100个活跃浮标组成的中国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目前仍有96个浮标在海上正常工作。

同时,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团体的共同努力下,国际Argo计划早在2007年10月就已在全球大洋无冰覆盖的公共水域建成由3000个浮标组成的“核心Argo”海洋观测网;2013年,随着剖面浮标和新颖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该计划又提出继续向有冰覆盖的两极海区、赤道、西边界流区和重要边缘海(包括日本海、地中海、黑海、墨西哥湾和南中国海等)拓展,建设至少由4000个剖面浮标组成的“全球Argo”海洋观测网,并派生出了“生物地球化学Argo”(简称“BGC-Argo”)和“深海Argo”(简称“Deep Argo”)等两个子计划;2018年底,当海上正常工作的浮标数量即将维持在预期的4000个目标之际,国际Argo指导组又运筹帷幄地抛出了一份“Argo2020愿景”规划,提出在2025年之前建成一个由4700个自动剖面浮标组成的全球(包含有冰覆盖的南北极海域和重要边缘海区域)、全海深(0―6000米)、多学科(包括物理海洋和生物地球化学等10多个海洋环境要素)的实时海洋观测网,并承诺继续给予广大用户最好、最大化的利用Argo数据的无障碍环境(免费共享),以进一步促进Argo资料及其衍生数据产品在科研教育、海洋资源开发、蓝色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适应等科学和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截止2020年3月底,国际Argo计划在全球海洋中累计布放了约16500个自动剖面浮标,目前仍在海上正常工作的浮标总数已达4080个。除了常规的温、盐、深度观测外,还包括了溶解氧、pH、硝酸盐、叶绿素等生物地球化学要素。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们欣慰地看到,国内许多单位和科研工作者已经把Argo资料及其衍生数据产品广泛应用到海洋和天气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并得到了业务化应用,取得了一大批应用、研究成果。据国际Argo计划办公室统计,在全球31种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与Argo有关的研究论文数量明显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到2020年3月累计已经超过4100篇。其中2010年以来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都在200篇以上,2019年已接近500篇。在统计的50多个国家中,我国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数量(约680篇)仅次于美国(约1190篇),排名第二,彰显了我国在国际Argo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Argo资料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从根本上提高海洋和气候预报精度所带来的希望。

2019年10月,原本由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海洋局以科研项目滚动支持并实施的中国Argo计划及其建立的“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全球海洋Argo系统中的11个国家Argo资料中心之一),已正式纳入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序列(自然资办发[2019]45号),称为“杭州全球海洋Argo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Argo野外站”)。未来该站除了继续扮演全球海洋Argo系统中的国家Argo资料中心角色之外,还将严格遵循野外站观测、研究、示范和服务的科学定位,面向海洋和大气/气候科学领域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长期稳定连续观测、试验研究和科技示范。因此,为了更好地承担起Argo计划的使命,维护好中国Argo大洋观测网的长期运行,能有更多的海上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产品(可从www.argo.org.cn网站免费下载)服务于广大国内Argo资料用户,特发函征求你们对本站工作的意见建议,以及你们在利用Argo资料开展相关科研或业务化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和体会,收获的社会或经济效益,特别是对本行业或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等,请以“应用证明”(附页或至www.argo.org.cn首页下载电子版)的形式给予反馈(2020年4月底前)。同时,也希望能得到你们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的拷贝(邮件:siosun@163.com或邮寄至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北路36号,邮编:310012,孙朝辉收,电话:13958004356)。你们的积极响应和反馈将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支持和帮助,万分感谢!

 

附件:

   应用证明模板

 

杭州全球海洋Argo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二O二O年四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