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太平洋海域的 Argo 浮标计划
1、 国际Argo计划
国际Argo计划提出施放3000个剖面浮标组成一个海洋观测网,以便实时观测全球海洋上层的温、盐度结构。每个浮标之间距离约为 300km。浮标将被设置在2000m水深附近漂移,且每隔10天上浮一次,把测量的温、盐度剖面资料和位置信息通过卫星传送到设在陆上的接收站。然后, 浮标再次下沉到预定的深度进行新一轮循环。浮标的使用寿命为4年。这些浮标的工作原理与大气无线电探测器相似。
2、 实施Argo计划的意义
利用Argo浮标进行全球次表层观测,并结合覆盖全球海洋表面的卫星观测,将会提高业务预报和科学研究的水平。这些资料会直接有助于提 高与ENSO有关的(如洪水、干旱等)季预报能力,还将有助于提高海洋对气候的作用,以及其它与ENSO相似的事件(如太平洋十年涛动等)的认识。另外, 这些资料为处理沿海诸如珊瑚礁及近海渔业资源的健康问题提供了广泛的背景材料。
3、 资料政策
全部Argo数据(包括实时资料和延迟模式资料)都向公众开放,且不受使用时间限制。实时资料通过全球通讯系统(GTS)传送,以供业务预报机构使用;延迟模式数据在90天内经过质量控制处理,通过互联网(Internet)发送。
4、 Argo计划的实施
Argo计划始于1998年。那时,日本、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已着手筹措经费用于Argo计划。随后,澳大利亚、加拿大、欧共体、法国、 新西兰等国从原有的资金渠道开始购置Argo浮标,另外的一些国家,如中国、德国、印度、挪威、韩国、西班牙也开始提出计划,申请经费实施Argo计划 (图1)。
直到目前为止,国际团体已经筹划到395个浮标所需的资金;在未来3年中还有2234个浮标的计划。如果这些浮标能够如期落实,那么,到2004年,Argo计划就能实现覆盖全球海洋的预定目标。
5、 优先施放Argo浮标的海域
为了进一步补充现存的赤道太平洋上的ENSO观测系统,使其观测范围向南北极延伸,中、西热带太平洋ENSO“暖池"海域则是优先考虑 布放Argo浮标的区域之一。实际上,要到2001年年中开始才会施放Argo浮标。不过,在该优先布放Argo浮标的海域,却好是太平洋岛国的专属经济 区(EEZs)。
太平洋区域专属经济区分布(图中灰色部分表示专属经济区的范围)
6、 国际社会的支持
Argo计划一开始就获得WMO和IOC的支持。在2000年2月7日WMO-IOC共同发出了JCOMM第002号通告。Argo已被WMO和IOC 作为业务海洋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科学研究计划的重要贡献。
IOC第XX-6号决议提出:“如果施放的漂流浮标进入某一国家管辖海区,应通过适当途径提前通知该沿岸国家,并告之该浮标的精确位置"。但是对在EEZ内施放Argo浮标这个问题,决议则尚未涉及。
7、 太平洋岛国的参与
浮标提供国建议应尽早在2001年年中开始,在太平洋岛国的专属经济区海域布放Argo浮标。布放可利用调查 船、机会船只或飞机进行。然而要能真正实施这一计划,必需得到太平洋岛国的支持。很明显,这些国家可以直接从该计划中受益。如可以改进ENSO季预报能 力,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海平面的上升与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之间的关系等。太平洋岛国可以免费获得这些利益。尽管太平洋岛国可以用其渔船或巡逻船只来协助 施放Argo浮标,但浮标提供国却往往不需要这样的帮助。
2001年计划在西太平洋海域布放Argo浮标的断面和位置
8、建议
为了加速在太平洋岛国区域实施Argo计划的进程,提出如下建议:
对浮标提供国:
(1)应提前通知太平洋岛国有关飞机或船只进入其所辖的专属经济区执行浮标布放任务;
(2)在施放Argo浮标的调查船只上提供位置,让这些国家派观测员上船,以监督在其海域施放浮标;
(3)定期提供该区域基本的大尺度温度和盐度场图表,这些图表和资料将向公众开放并不受使用期限制;
(4)如果需要,提供指导或协助与用Argo资料发布预报的业务预报中心建立联系;
(5)指定一联络人以进行Argo浮标施放、科研及应用方面的联系。
对太平洋岛国:
(1)同意有关船只或飞机进入其所属的专属经济区施放Argo浮标;
(2)如果需要,为在该海域执行施放Argo浮标的船只或飞机提供后勤服务;
(3)如果需要,介绍并联系当地有关组织,以便能利用他们的飞机或船只施放Argo浮标;
(4)指定一联络人接洽有关浮标施放或科研、应用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