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南渔民回收一个Argo浮标
2010年1月25日,由海南省文昌市渔民在南海从事捕捞作业时意外网获一个Argo剖面浮标(图1),并由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渔政海监处协助回收。目前,该浮标已从海南海口运抵杭州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妥善保存,等待浮标布放国的回收。
该浮标是由美国海军局于2009年4月中旬利用C-130飞机投放在我国南海19.5°N、116.0°E附近海域的(图2),截至2009年12月20 日,已在我国南海海域观测获取了50余条温、盐度剖面。目前,该浮标的工作电压仍有14.2伏,其CTD传感器在室内测得的压力、温度和盐度分别为 -0.16dbar、19.1316℃和0.0501PSU,表明传感器仍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 图1 回收的Argo浮标
|
|
该浮标的出厂编号为4209号(图1),而由国际Argo信息中心根据有关规定授予的世界气象组织(WMO)统一编号为2901140,表明这是个参与了 国际Argo计划布放的浮标,其观测资料全球共享。但该浮标的观测时间间隔、采样层次和观测深度等与常规Argo浮标的设计参数不同,其观测时间间隔为4 天(常规10天),采样层次为5米(常规10米、20米、50米),停留深度为1200米(常规1500米、2000米),即每4天可以获取一个 0-1200米水深范围内的温、盐度剖面资料。可以看出,无论是观测时间间隔,还是采样层次都要比常规Argo浮标密集得多。
早在2010年1月20日,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就已经收到设在法国的国际Argo信息中心的月报,明确表明2901140号浮标已经在我国的海南省境内。也就是说,作为国际Argo计划成员国的中国,有义务协助寻找该搁浅在海滩或陆地上的Argo剖面浮标。
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除了按国家海洋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对顺利回收该浮标的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渔政海监处和琼文渔10398号渔船,以及当地边 防、公安部门和村委会等表示感谢外,将对回收该浮标做出直接贡献的相关人员给予物质奖励,以表彰他们对全球海洋观测所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