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ED举行“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接收共享系统研制”课题进展暨“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建设方案”汇报会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举行“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接收共享系统研制”课题进展
暨“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建设方案”汇报会
2015年11月5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OED)在所新实验楼1213号实验室和1210号会议室,邀请所、科技处、开发处领导和实验室部分团队、项目负责人对海洋数据中心(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团队承担的SOED重点自主课题“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接收共享系统研制”进展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听取了该团队负责人就“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建设方案”所做的汇报。郑玉龙副所长、黎明碧处长、冯旭文处长、陈大可主任和汪依凡书记等所处室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由SOED副主任周锋副研究员主持。
会议分现场演示和口头汇报两部分。全体与会领导、专家学者首先观摩了“HM系列剖面浮标数据接收/监视系统”、“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接收共享系统”和“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及其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现场演示;接着听取了“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接收共享系统研制”课题进展情况,以及起草“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建设方案(草案)”的汇报;随后对实验室自主课题的执行情况和“建设方案(草案)”的起草原由等进行了提问和质疑。经过充分讨论,达成如下几点共识:一是SOED率先展开对“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接收共享系统”和“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及其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研制,以及提出“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建设方案(草案)”,符合我国倡导的“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以及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方向,是实验室的重要平台。二是SOED应组织力量对上述两大系统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满足业务化运行的要求,并能及时向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等单位业务化汇交来自北斗剖面浮标的观测资料,争取获得国家业务中心的支持。三是建议各方筹措资金率先在南海布放一批北斗剖面浮标,尽快启动南海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满足实验室承担的相关研究项目和课题对现场观测资料的迫切需求,从而为建设“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起到示范作用。此外,还就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接收服务中心和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研讨,建议SOED尽快草拟相关请示报告,由科技处成文呈报,同时组织协调相关所、室领导和专家赴京向主管部门做一次口头汇报,争取尽早落实相关建设事项。
“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接收共享系统”现场演示
“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建设方案(草案)”汇报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