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许建平研究员和曹敏杰博士应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副院长高郭平教授的邀请,双方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与上海海洋大学长效合作机制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基础上,如何加强对全球深渊海域、远洋渔场和南大洋海域的实时海洋观测等议题进行了商讨。
2015年11月19日
国家海洋局预报减灾司王华副司长一行3人考察了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并与中心科研人员就中国Argo计划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了座谈。
2015年11月5日
郑玉龙副所长等所处室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团队承担的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OED)自主课题重点项目“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接收共享系统研制" 课题进展汇报会。
2015年11月4-6日
第十六次国际Argo资料管理组会议(ADMT-16)在百慕大举行。此次会议由美国Woods Hole 海洋研究所主办,百慕大海洋科学研究所(BIOS)承办,来自世界上11个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印度和意 大利等国)的4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卢少磊研究实习员出席了本次会议,并介绍了国产HM2000型剖面浮标及其数据流(The HM-2000 float and its data stream)情况。应邀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还有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董明媚助理研究员以及中国海洋大学邢小罡博士。
2015年10月22-23日
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孙朝辉高工参加了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在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组织的对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负责的2013年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HY-2卫星海洋动力环境探测数据应用服务技术系统与示范"中期检查。
2015年10月15日
国办秘书局向国家海洋局传送了张高丽副总理在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政协信息专报》(第59期)“改进中国Argo计划的建议"上批示,要求海洋局研究办理。
2015年10月14-25日
第24届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年会在青岛召开,受会议主办方邀请,并受国际Argo计划办公室委托,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刘增宏副研究 员以国际Argo代表和第24届PICES年会观察员身份出席了会议,并分别于19、22日在MONITOR、POC和IPCC AR5三个分委会会议上,以“全球Argo实施进展"和“全球Argo与浮标技术发展"等议题做了三场特邀报告,还通过墙报的形式展示了国际Argo计划 实施以来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
2015年10月9-13日
第三届中国–马来西亚海洋科学技术研讨会在福建厦门举行。该会议由国家海洋局主办,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承办。来自马来西亚自然资源环境部海洋公园部 门、马来亚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海洋局一所、二所、三所 等10个单位50多位领导和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吴晓芬助理研究员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做了题为“全球Argo进展和剖面浮标 技术"交流报告。
2015年9月7-18日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海洋动力学和气候培训与研究区域中心(简称UNESCO/IOC—ODC)第五期培训班在山东青岛顺利举办,来自韩 国、朝鲜、日本、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16个国家的35名学员参加了培训。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吴晓芬助理研究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并做了 题为“Argo资料应用"学术报告,向与会学员介绍了中国Argo计划的进展情况,并呼吁尚未加入国际Argo计划的国家积极参与全球Argo观测网建 设。
2015年9月18日
在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经费和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的资助,以及国际Argo信息中心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 公司第710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中国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接收服务中心(筹)"在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初步完成北斗卫星接收设备安装调试、 HM2000型剖面浮标观测资料接收与解码软件联机测试等准备工作,并开始接收我国首批布放在西太平洋海域的HM2000型剖面浮标观测资料。
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以“改进中国Argo计划的建议"为题,专报(《政协信息专报》第59期)国务院主要领导,呼吁我国主导南海区域海洋观测网的建设和维护、谋划“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区域Argo计划建设,以及加快北斗剖面浮标的定型和批量生产并在印度洋等海域观测网中推广应用。
2015年9月7日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0研究所就促进HM2000型剖面浮标的定型和商业化生产及HM型系列北斗剖面浮标的开发,跻身 Argo剖面浮标的国际行列并参与国际竞争,为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的建设维护做出积极贡献,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在HM系列北斗剖面浮标的开发 及业务化应用等方面的合作。
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和中科院海洋所通过由中科院海洋所承担的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及基金会西太共享航次在西北太平洋海域联合布放一批剖面浮标, 其中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布放9个Argo剖面浮标,包括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上层海洋对台风的响应和调制机理研究"项目出资 购置的5个铱卫星APEX型浮标,和由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西太平洋Argo实时海洋调查"重点项目出资购置的4个标准APEX型浮标,中科院海洋所 布放10个由中船重工第710研究所开发的HM-2000型剖面浮标(使用北斗卫星系统)。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孙朝辉高级工程师和卢少磊研究实习员 奔赴青岛对这些浮标进行了布放前的检测以及浮标布放人员技术培训。
政协浙江省委员会办公厅以《浙江政协信息》(第104期)专报的形式,并以“建议我国主导推进南海和印度洋Argo计划,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设施"为题,专报全国政协信息局,表达了对中国Argo计划实施进展的担忧,以及改进中国Argo计划对维护国家主权、保障国家安全、推进国家战略、加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和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等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
2015年8月16-22日
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吴晓芬助理研究员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地理联合会(IGU)2015区域会议之“气候变化和预测"等专题分会,并以题为“Argo资料揭示的2001-2012年印太海域上层海洋热含量变化"参与了大会墙报交流。
国际Argo指导组成员、中国Argo首席科学家、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许建平应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袁东亮研究员的邀请,在青岛短暂停留并作 了题为“船载CTD仪及Argo剖面浮标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的学术报告,并赠送“全球海洋Argo数据光盘(1996-2014年)"和“全球海洋 Argo数据产品(2007-2014年)"等;期间,还专门拜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敦欣研究员,扼要汇报了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西太平洋Argo实 时海洋调查"重点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有关“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的专题汇报。胡院士对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的工作给予了充 分肯定,并对建设覆盖“海上丝绸之路"的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倡议表示赞赏和支持。
2015年7月16日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就加强对西北太平洋海域的实时海洋观测,进一步提高对该海域物理海洋环境及其环流的认识,支持国产剖面浮标 走出国门,并为中国Argo计划和全球Argo大洋观测网建设做出贡献,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 量交换及其影响"项目出资购置一批HM2000型剖面浮标,委托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负责观测资料接收、质量控制及其交换共享等相关事宜。
2015年7月8-10日
第十届全国海洋资料同化研讨会在哈尔滨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办,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来自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解放军理工大学等27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等9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许建平研究员作了题为“建设覆盖‘海上丝绸之路’的区域实时海洋观测与保障服务系统"的会议特邀报告,杨小欣硕士研究生作了题为“基于Argo资料的西太平洋暖池热盐含量研究"的会议交流报告。
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上层海洋对台风的响应和调制机理研究"项目购置的5个APEX型铱卫星Argo剖面浮标运抵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中心技术人员对该批浮标进行了各项技术性能检测,并将择机布放。
2015年4月22日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岸工程学院海洋科学系的33名师生参观了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刘增宏副研究员为来访师生详细介绍了国内外Argo计划的实施进展以及Argo剖面浮标的观测原理等,不仅开拓了师生们的视野,还丰富了他们的科学知识,来访师生对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中心技术人员还逐一回答了师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2015年3月18-20日
第十六次国际Argo指导组会议(AST-16)在法国布雷斯特(Brest)举行。应会议组织方的邀请,经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以及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 研究所和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批准,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刘增宏副研究员和孙朝辉高级工程师出席本次会议。参加会议的中方代表还有国家 海洋信息中心的纪风颖副研究员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薛蕾副研究员。
2015年3月11日
美国缅因大学(University of Maine)海洋学院院长柴扉教授及美国SEATREC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赵曎博士顺访了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并与许建平研究员就中国Argo计划的实施进展情况及剖面浮标新颖供电装置等进行了讨论交流。
浙江大学机械电子控制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杨灿军教授一行4人参访了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刘增宏副研究员就浮标观测原理、浮标电池更换、浮标检测等技术问题与来访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西太平洋Argo实时海洋调查"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2FY112300)在北京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举行了第三次专家组会 议,来自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国家海洋局科技司、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浙江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 洋研究所等项目委托、依托部门和承担单位的领导、项目专家组成员和项目组主要成员共20余人出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