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

第三届世界海洋观测大会在美国檀香山顺利召开

编辑 :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    时间 :2019-10-10 12:32:40    访问次数 :

920日,第三届世界海洋观测大会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市顺利召开,应会议组委会的邀请,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SOED主任、刘增宏高级工程师、邢小罡副研究员、王云涛副研究员、闫运伟助理研究员等5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1、会议概况

世界海洋观测大会(OceanObs)是国际海洋学领域的重要会议,每十年举行一次,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总结过去十年的观测成就,并为下一个十年的全球海洋观测制定关键标准、明确研发方向、规划发展路线。1999年,首届海洋观测大会的召开在强化海洋物理环境的综合观测、提供系统化的全球海洋信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启动了第一个全球海洋实时观测网——国际Argo计划。之后的十年,海洋观测在技术手段、观测要素和领域以及数据整合同化等方面有了飞速的发展,2009年的第二届海洋观测大会回顾了十年来包括卫星和Argo现场观测等海洋技术的发展、基于观测的海洋分析与预报技术、海洋在全球变化下的响应及作用等,从多个层面阐明了海洋观测的发展趋势,并为接下来十年的海洋观测发展路线的制定提供全面信息和重要研讨平台。

当地时间2019年9月16日,第三届世界海洋观测大会在夏威夷檀香山市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1500多名海洋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共计2480人向大会提交了128篇白皮书。联合国海洋特使皮特·汤姆斯、中国女子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宋坤、世界航海家丹尼斯·卡菲丽等知名人士致辞。本次世界海洋观测大会的讨论主题包括:“海洋理念(Ocean Inspiration)”、“挑战与成功(Challenges and Successes)”、“信息(Information)”、“创新(Innovation)”、“集成(Integration)”与“未来(The Way Forward)”,旨在回顾过去十年全球海洋观测系统已取得巨大进展基础上,再次汇集海洋科学界以及各利益相关者,包含政府/商业决策者、国际/地区/国家民间组织、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广大用户等,围绕“全球海洋科学及观测的发展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所提供的支持”这一主题进行商讨,提出引领未来十年全球海洋观测发展的方向和战略,并最终通过了一项共同宣言,将其列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年)的一项重要补充内容,用具体的行动计划指导海洋领域未来十年的工作和发展。

大会闭幕式于当地时间9月20日上午举行,会上宣布了下一届世界海洋观测大会将于2029年在中国青岛举办,组委会特意安排了与下一届大会主办方交接会议信物——夏威夷木船桨。厦门大学戴民汉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SOED主任、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于卫东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林霄沛教授等代表中国参加了会议信物交接仪式。

2、海洋二所代表交流情况

我所代表全程听取了主会场和若干分会场报告,参观了会议组织的各国涉海机构、科研院所及海洋观测设备供应商布置的展台,并通过墙报等形式与各国与会代表开展交流。邢小罡副研究员通过墙报展示了利用生物地球化学Argo浮标的观测与研究成果,利用一个投放在西北太平洋的生物地球化学Argo浮标获取的剖面资料,研究了2018年超级台风“谭美”过境后上层海洋的物理与生态响应。在墙报展示过程中,日本、法国等多名专家学者高度肯定该项研究的发现,并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如日本科学家藤木徹一提出“表层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也许还与群落结构的变化有关”、以及法国科学家Hervé Claustre提出“可以与其他附近的生物地球化学Argo浮标数据结合讨论”等。我所青年科技工作者在SOED国重室主任的带领下,通过展台形式充分展示了SOED的研究方向和特色,特别是在卫星海洋遥感和Argo实时海洋观测方面取得的成果。会议期间,王云涛副研究员还顺利组织了中美海洋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ROCC)合作会谈,并在会后汇总了《2019-2021年中美海洋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工作计划》,有力推进了下一步中美合作计划的签署。SOED主任和刘增宏高级工程师分别作为国际生物地球化学Argo指导组和国际Argo指导组(AST)的中国代表参加了由AST联合主席Susan Wijffels教授召集的Argo团队内部会议,讨论了针对本次海洋观测大会需要在下一次(AST-21)年会上重点讨论的议题,以便更好地实施Argo 2020愿景。

3、会议随感

世界海洋观测大会是国际海洋学的一次盛会,我所首次派出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全方位了解了过去十年全球海洋观测取得的主要进展以及未来十年世界海洋观测的发展趋势,重点关注了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中Argo、TPOS2020、Glider等观测系统取得的成果及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以及有关深海和海洋生态健康监测、综合观测系统和预测预报系统等能力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规划,对提高自身研究领域的认知水平、开拓研究视野和提升研究水平都十分有帮助。我所与会代表积极参加各个专题大会与分会,与国内外参会人员交流,既向国际同行展示了我所在自然资源部领导下,海洋观测和科学研究方面的研究特色和取得的最新成果,为未来国际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了解了各自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并形成如下共识:

1)过去十年,是海洋观测技术发展迅猛的十年,全球海洋观测取得了重要进展,大大提升了人类认知海洋内部变化水平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未来海洋观测将集成各种先进观测平台,多学科、多时空尺度、高时效性,强调可持续性,需要更加广泛与紧密的国际间合作。为此,我国应积极应对,系统分析未来十年全球海洋观测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和优化我国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未来应该在全球海洋观测系统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加强国际合作,肩负并彰显大国担当。

2)随着海洋观测技术的发展,未来全球海洋观测必将是一个综合性观测系统,可为人类认知海洋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各种学科和时空尺度的海洋信息,因此未来海洋观测将步入一个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高效整合和挖掘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需要培育更多同时具备海洋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才。

3)Argo计划将在未来十年内迎来新的发展。AST联合主席Toshio Suga教授在大会上提出了“Argo2020愿景”,规划了国际Argo计划在未来十年的发展计划,即向深海与生物地球化学Argo拓展,为研究全球变化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提供更为丰富的数据源,使Argo成为一个全海深、多学科的全球综合海洋观测网。但是,Argo2020愿景建设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仍面临众多挑战。我国在未来几年内通过专项任务,将在“两洋一海”区域布放大量剖面浮标,在“十四五”规划中也会有大量的浮标布放计划。为此,应抓住难得的机遇,通过资源整合,尽快建成由400个浮标组成的我国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真正成为国际Argo计划的重要成员国。

4)光学传感器与声学传感器将在未来十年迎来巨大发展,进一步助力海洋学观测。其中,光学传感器将从一维观测向多维观测全面拓展,包括多光谱、高光谱、二维图像拍摄、以及荧光-可见光-极化等多种方式的结合;声学传感器将从简单的被动监听方式(水听器)向主动观测方式(雷达)发展,并将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包括地震监测、海洋生物监测、降雨监测、水下定位、流速观测、数据通讯等。

70华诞,我国在世界海洋观测领域的地位日益提升,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又逢中美建交ROCC会谈将进一步促进中美海洋与气候领域合作发展,为签署《中美海洋与渔业科技合作框架》奠定良好基础。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参会人员合影(左起分别为王云涛副研究员、邢小罡副研究员、SOED主任、闫运伟助理研究员、刘增宏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