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

第十九次国际Argo指导组会议—中国国家报告

编辑 :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    时间 :2018-04-26 13:43:54    访问次数 :

1、实施进展

   (1)浮标布放及工作性能

      自上一次Argo指导组(AST-18)会议以来,中国在南海、西北太平洋、印度洋和南大洋等海域通过5个航次布放了21个剖面浮标(包括13个HM2000型、3个APEX型、3个深海ARVOR型及2个NAVIS型)。这些浮标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CSIO)和上海海洋大学的2个PI承担的项目购置并布放。值得指出的是,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布放携带ECO三合一传感器(叶绿素-a、后向散射及CDOM)的生物Argo浮标,以及第一次布放深海Argo浮标。至此,中国Argo计划共布放了403个浮标,目前仍有104个浮标在海上工作。

 

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浮标布放概位

    (2)遇到并解决的技术问题

      随着浮标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浮标使用的电池性能对维持Argo观测网的重要性越显突出。从2016年布放的10HM2000型浮标工作性能来看,这些浮标的平均工作寿命仅1年左右,为此我们已经建议生产商(青岛海山海洋装备有限公司)更换电池类型,即使增加成本也是值得的。对于APEX型浮标,我们已经在实验室对所有新购置的浮标安装锂电池。

     (3)Argo数据管理现状

    自AST-18会议以来,CSIO获取并向全球Argo资料中心提交了140个活跃浮标(45APEX68PROVOR22HM20003ARVOR2NAVIS型浮标)的3743条温、盐度剖面及7条生物地球化学要素剖面。另外,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一个PI同意共享其布放的6个携带溶解氧传感器的浮标观测资料。这些浮标于201511月布放在南大洋,共观测了309条剖面。所有剖面数据转换成BUFR报文格式,并通过国家气象局提交至GTS。然而由于国家气象局信息中心出现技术问题,20175-10月期间的GTS上传出现了中断,直至10月中旬才恢复正常。目前,CSIO已经向全球Argo资料中心提交3.1版本的元数据、技术、轨迹和剖面文件,ADMT-18会议后还开展了轨迹文件的校正。

    (4)延时模式质量控制现状

      延时模式质量控制工作存在严重的滞后,由于缺少人力资源,该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善。今年,将雇佣一个新的员工来尽量消除这种滞后。

 

2、目前国家对Argo的资助力度及未来展望

     中国Argo计划仍在等待合适的时机来扭转现状。一些专项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均包含批量自动剖面浮标布放计划,但我们无法获知相应的经费何时到位。而AST-18会议上提及的中国将在未来维持400Argo浮标的项目建议书仍在等待批复。如果该建议今年得到批复,我们预计在下半年能布放超过100个浮标。另外,用于60个浮标的购置和布放的经费将在年中到位。目前,CSIO有6个全职人员负责浮标布放、数据处理和应用,以及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服务中心(中国杭州)的业务运行。

 

3、布放计划

     截至20182月,CSIO32个库存浮标。目前已经确定搭载2个航次(4-6月),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布放10APEX型和6个生物Argo浮标。为了对不同类型生物Argo浮标(包含溶解氧、FLBBCDSUNA等传感器)进行解码,CSIO正在编写相关解码软件。

 

4、Argo数据在科研和业务化应用中的总结

      Argo数据已成为基础研究及业务化应用重要的数据来源。CSIO制作了一个名为“BOA_Argo"的逐年逐月网格数据集,并每年更新一次。CSIO还从全球Argo资料中心收集了所有的资料,并进行质量再控制。据统计,好的温、盐度数据分别占总数的81.7%80.7%(黑名单中的浮标已剔除)。

     中国有两个Argo相关网站,一个是由CSIO维护的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网站(http://www.argo.org.cn/),提供全球及中国Argo计划的进展、实时资料的显示(包括温度、盐度、溶解氧、叶绿素、CDOMBBP)、浮标轨迹、剖面数据及衍生产品等;另一个是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维护的中国Argo资料中心网站(http://www.argo.gov.cn/),随着2015年全球海洋和海洋气候资料中心中国中心(CMOC中国)的建立,Argo数据及产品已经移到CMOC中国网站(http://www.cmoc-china.cn)。

 

5、承办AST会议

     20173月在澳大利亚霍巴特召开的AST-18会议上,中国代表团表达了在中国杭州承办AST-20会议的愿望。当然,最终的会议地点将由AST来确定,我们也乐意承办接下来的AST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