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遥感及剖面浮标监测技术(Sat-Argo)高级培训班在杭州成功举办
编辑 :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 时间
:2019-01-18 13:05:37 访问次数 :
2018年11月12日-26日,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和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国际海洋生态遥感及剖面浮标监测技术(Sat-Argo)高级培训班顺利完成各项培训。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负责了Argo剖面浮标监测技术方面的理论授课、上机培训和野外实践等内容。
国际Sat-Argo高级培训班全体代表合影
1 主要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班课程丰富多彩,以专业知识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课程设置上也充分考虑到大部分学员基础比较薄弱的事实,编制教材时以通俗易懂、教会学员了解和认识Argo以及正确使用Argo数据等为主要目的。
Argo专业知识讲座包括:13日上午刘增宏高工介绍了自动剖面浮标的结构、性能以及技术发展历史,国际Argo计划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前景,Argo计划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等;吴晓芬助理研究员介绍了核心Argo数据在物理海洋学领域的应用,包括Argo数据在气候变化研究、台风监测、海洋环流、中尺度涡、海洋水团等方面的应用。14日上午邢小罡副研究员介绍了国际BGC-Argo计划的历史、现状及前景,BGC-Argo数据的应用,包括海洋碳吸收、海洋酸化、海洋生物泵、浮游植物群落等。15日上午刘增宏高工介绍了Argo数据接收、解码、处理、质量控制等流程;邢小罡副研究员则介绍了BGC-Argo数据的实时质量控制和延时质量控制流程,并介绍了溶解氧、营养盐、pH值等地球生物化学参数的校正方法等。16日上午刘增宏高工介绍了如何将一个自动剖面浮标加入国际Argo计划,包括提交申请、为Argo浮标申请WMO编号、准备元数据、网页注册等。
实践操作部分分为上机培训、千岛湖野外实习等环节。为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上机培训安排在每日上午授课之后的下午进行,包括:13号下午和14日下午分别学习常规Argo和BGC-Argo散点数据的下载、读取以及作图等;15日下午学员们学习了Argo网格化数据的制作流程及读取、作图等;16日下午,学员们学习了如何为一个Argo浮标准备元数据,以及布放浮标前如何对浮标进行检测等; 17-18日,中心卢少磊助理研究员和李兆钦研究实习员带领学员们前往千岛湖参加野外培训,主要学习了如何投放Argo浮标。
通过培训,学员们普遍反映较好,特别是上机实习过程中编写的一些MATLAB脚本,使学员们能方便地下载、读取和使用Argo资料,对学员们回国后进一步应用Argo资料开展科学研究十分有帮助。另外,也有一些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表达了希望其国家能成为国际Argo计划成员国,或者可以进行布放浮标方面的合作,并在今后的研究中积极有效地利用Argo数据,以及进一步开展联合培养等愿望;
2 培训学员所在国的Argo实施现状
本次培训班学员来自东南亚(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洋(印度、巴基斯坦、阿曼、斯里兰卡)、非洲(尼日利亚、喀麦隆、塞舌尔、马达加斯加)和南美洲(阿根廷、巴西)等13个发展中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所。这些国家中,仅印度是国际Argo计划的重要成员国,其余国家中的大部分未曾加入该计划。印度是继中国之后第10个加入国际Argo计划的国家,其布放的Argo浮标总量略多于中国,达454个(中国为423个),截止2018年10月,其在海上工作的浮标总数为134个,超过中国的95个。印度的Argo计划基本由年度财政预算支持,经费比较稳定,2010年以来每年布放的浮标数量在30-40个之间,而中国Argo计划完全由科研项目或专项资助,每年布放的浮标数量极不稳定。印度的大部分浮标布放于印度洋,在印度国家海洋信息中心(INCOIS)建有国家Argo资料中心及印度洋Argo区域中心,可以说印度洋,特别是北印度洋的Argo观测网目前由印度在主导建设和维护,近些年,印度已经开始向生物Argo和深海Argo拓展。而其余国家中除阿根廷、巴西、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布放了很少量Argo浮标以外,均没有布放过浮标,数据和产品应用方面的基础也十分薄弱。
3 潜在合作情况和后续开展项目合作的计划安排
学员所在国(或受援国)均为沿海国家,很多国家有着较长的海岸线,长期饱受极端气候/天气事件(如厄尔尼诺和热带气旋等)的影响,因此这些国家对海洋实时监测资料和预测预报产品相关信息服务的需求均十分迫切。但这些发展中国家不仅海洋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而且在海洋观测数据和产品应用等方面的基础也比较薄弱,严重制约了这些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
全球Argo观测网已经建成十年时间,将继续运维至少十年,未来还将向深海、边缘海和极地,以及生物地球化学领域拓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培训班举办期间,很多国家的学员表达了对全球Argo计划的浓厚兴趣,希望中国作为国际Argo计划的重要成员国,未来能通过浮标捐赠和技术援助等方式帮助其所在国加入国际Argo计划,同时开展区域性海洋数据产品的联合研制。
后续开展项目合作的计划安排包括:
(1)开展南海Argo区域观测网建设
利用国际Argo计划由“核心Argo”向“全球Argo”拓展的契机,坚持以我为主、共建共用的原则,在南海周边国家(如越南、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内通过设备和技术援助等方式,率先在南海开展Argo联合调查,争取在2020年前建成南海Argo区域观测网,推动这些国家加入全球Argo计划,同时建立南海Argo区域中心,负责该区域内Argo浮标布放、资料管理和产品研制等事务。
(2)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Argo合作研究
利用我国在Argo浮标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数据产品开发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Argo基础研究和数据产品研制等方面的合作,使这些国家能及时享受“一带一路”战略倡议所带来的红利。优先考虑的国家包括越南、菲律宾、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
2 培训学员所在国的Argo实施现状
本次培训班学员来自东南亚(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洋(印度、巴基斯坦、阿曼、斯里兰卡)、非洲(尼日利亚、喀麦隆、塞舌尔、马达加斯加)和南美洲(阿根廷、巴西)等13个发展中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所。这些国家中,仅印度是国际Argo计划的重要成员国,其余国家中的大部分未曾加入该计划。印度是继中国之后第10个加入国际Argo计划的国家,其布放的Argo浮标总量略多于中国,达454个(中国为423个),截止2018年10月,其在海上工作的浮标总数为134个,超过中国的95个。印度的Argo计划基本由年度财政预算支持,经费比较稳定,2010年以来每年布放的浮标数量在30-40个之间,而中国Argo计划完全由科研项目或专项资助,每年布放的浮标数量极不稳定。印度的大部分浮标布放于印度洋,在印度国家海洋信息中心(INCOIS)建有国家Argo资料中心及印度洋Argo区域中心,可以说印度洋,特别是北印度洋的Argo观测网目前由印度在主导建设和维护,近些年,印度已经开始向生物Argo和深海Argo拓展。而其余国家中除阿根廷、巴西、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布放了很少量Argo浮标以外,均没有布放过浮标,数据和产品应用方面的基础也十分薄弱。
3 潜在合作情况和后续开展项目合作的计划安排
学员所在国(或受援国)均为沿海国家,很多国家有着较长的海岸线,长期饱受极端气候/天气事件(如厄尔尼诺和热带气旋等)的影响,因此这些国家对海洋实时监测资料和预测预报产品相关信息服务的需求均十分迫切。但这些发展中国家不仅海洋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而且在海洋观测数据和产品应用等方面的基础也比较薄弱,严重制约了这些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
全球Argo观测网已经建成十年时间,将继续运维至少十年,未来还将向深海、边缘海和极地,以及生物地球化学领域拓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培训班举办期间,很多国家的学员表达了对全球Argo计划的浓厚兴趣,希望中国作为国际Argo计划的重要成员国,未来能通过浮标捐赠和技术援助等方式帮助其所在国加入国际Argo计划,同时开展区域性海洋数据产品的联合研制。
后续开展项目合作的计划安排包括:
(1)开展南海Argo区域观测网建设
利用国际Argo计划由“核心Argo”向“全球Argo”拓展的契机,坚持以我为主、共建共用的原则,在南海周边国家(如越南、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内通过设备和技术援助等方式,率先在南海开展Argo联合调查,争取在2020年前建成南海Argo区域观测网,推动这些国家加入全球Argo计划,同时建立南海Argo区域中心,负责该区域内Argo浮标布放、资料管理和产品研制等事务。
(2)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Argo合作研究
利用我国在Argo浮标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数据产品开发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Argo基础研究和数据产品研制等方面的合作,使这些国家能及时享受“一带一路”战略倡议所带来的红利。优先考虑的国家包括越南、菲律宾、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