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海洋热通量变化放缓全球气温上升
2015年7月9日,《科学》(Science)发表题为《印度—太平洋热通量年代际变化导致近期全球气温上升中断》(Recent Hiatus Caused by Decadal Shift in Indo-Pacific Heating)的文章,指出海洋储热模式的改变导致过去十年观测到全球地表温度在下降。
研究人员发现印度洋和太平洋海洋表层以下100米~300米之间存在一个特殊水层,存储了更多的热量,最热的水层出现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深100-200米处。这些特殊水层的运动已经影响到了海洋表层温度。研究人员直接分析了Argo计划中海洋温度探头的测量结果,发现海洋表层之下的海水温度一直在上升,太平洋是温度上升的主要区域,其中部分暖水已经被洋流输送到了印度洋。2003年以来,异常的信风和其他气候现象一直在推动太平洋表层下的暖水向澳大利亚和亚洲扩散。太平洋暖水层的流动带走了太平洋表层水的热量,使得过去十年太平洋表层温度异常降低。由于空气温度与海洋表面温度密切相关,这提供了一个全球表层温度降低的合理解释。
海洋表层温度还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相关。目前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周期,正好处于相对冷的阶段,这也造成太平洋的表层温度低于正常值。观测结果显示东太平洋的温度已经高于正常水温了,这些迹象表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正在切换到反相。考虑到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转换,太平洋区域温度的上升必将带动全球地表温度激增。
此前关于全球表面温度变冷的趋势解释较多的依赖于气候模型和观测结果的结合分析,这对于几十年或者更长时间的模拟影响结果较为准确。本项研究基于实际观测结果,对10—20年间的变化解释较为准确。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自然现象对全球地表温度的影响可能要比人类活动的影响大。从长远来看,这些现象都是全球变暖增强的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