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Argo信息中心(AIC)协调员Mathieu Belbéoch先生访华
国际Argo信息中心(AIC)协调员Mathieu Belbéoch先生来华出席第8次JCOMM观测协调组(OCG-8)会议(2017年5月22-25日)前期,在AIC的提议及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SIO)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OED)和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许建平研究员的邀请下,于5月17-21日实地考察了国内3家与实施国际Argo计划相关的自动剖面浮标数据接收中心和浮标研制生产单位,即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服务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COPEX型剖面浮标研制单位)和青岛海山海洋装备有限公司(HM2000型浮标生产单位),以便进一步了解中国Argo计划的实施进展,以及利用北斗卫星定位、通讯的自动剖面浮标研制和生产情况,并对中国Argo计划和北斗剖面浮标技术发展及其远景进行评估。
一、国际Argo信息中心(AIC)简介及其协调员访华考察目的
AIC是一个管理和监测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内所有自动剖面浮标信息的机构,并负责协调各Argo计划成员国浮标布放,以及浮标进入他国专属经济区后的沟通、回收等工作。Belbéoch先生自2001年起就担任AIC协调员一职,在过去十五年中,对中国加入国际Argo计划、处理与印度和日本等国由我国布放的剖面浮标进入其专属经济区海域的纠纷,以及谴责美国海军在南海擅自布放剖面浮标、从菲律宾和越南回收渔民意外网获的由中国布放的浮标等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未来,在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服务中心投入业务运行,以及我国主导建设南海和覆盖海上丝绸之路的区域Argo海洋观测网建设方面,特别是处理浮标漂移进入他国专属经济区后的外交纠纷等问题,更需要得到AIC及其协调员的长期支持与帮助。为此,Belbéoch先生的这次来访也得到了国家海洋局(SOA)的高度重视,并获得了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的批准。
此次Belbéoch先生顺访考察的主要目的有三:一是通过实地考察中国Argo计划组织实施单位SIO、SOED和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进一步了解中国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的建设现状和数据接收处理情况,特别是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行和中国Argo计划的远景规划等;二是实地考察COPEX型剖面浮标研制、生产单位(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为该产品申请进入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进行前期评估;三是实地考察HM2000型剖面浮标生产基地(青岛海山海洋装备有限公司),对已经得到国际Argo组织认可、并进入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和维护的该型浮标进行后评估,以及实地了解该型浮标的技术性能、生产和应用情况等。
二、AIC协调员在华访问考察过程介绍
在AIC协调员通过电子邮件表达将于5月22-25日出席在青岛召开的第8次JCOMM观测协调组(OCG-8)会议,并计划顺访中国Argo计划的组织实施单位和实地考察两家自动剖面浮标研制、生产单位后,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随即与国内自动剖面浮标研制和生产单位进行了沟通(得到了他们的热情响应),并形成书面报告提交SOED、SIO、SOA国际合作司等,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要求热情接待、周到安排。为此,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专门委派刘增宏副研究员负责Belbéoch先生的此次来访安排,制订了详细的访问考察行程计划,并由其全程陪同。
1、访问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OED)和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
Belbéoch先生于5月17日抵达杭州,并于18日上午访问了SOED和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作了题为“JCOMMOPS:suppor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Argo and other sustained global ocean observing systems"的专题报告。SOED和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的相关科研人员约15人聆听了报告,并提出了一些涉及JCOMMOPS运作、AIC协调、成员组成及其运行经费等问题,与Belbéoch先生进行了交流、探讨。Belbéoch先生逐一回答了与会人员提出的相关问题,特别对中国长期以来对AIC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以及从2007年以来作为Argo重要成员国所承担、提供的AIC协调工作经费表示感谢。
Belbéoch先生在SOED作专题报告
报告会后,柴扉主任在其办公室专门接见了Belbéoch先生,对他的来访表示了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SOED的主要研究方向、支撑平台和取得的成果等,希望Belbéoch先生能继续支持中国Argo计划的实施,并在中国参与新制订的生物Argo和深海Argo计划的组织实施及其相应观测等方面给予帮助。柴扉主任还陪同Belbéoch先生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Science On a Sphere"展厅、客座公寓和办公区等。Belbéoch先生对SOED的发展和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柴扉主任的盛情款待,特别对SOED已经在购置生物Argo浮标和深海Argo浮标,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两个新颖观测计划表示欢迎和由衷感谢,并表示无论在安排布放浮标航次还是需要与其他Argo成员国沟通、协调方面,只要中国Argo有需求,AIC会全力提供协助和支持。

柴扉主任会见Belbéoch先生
随后,国际Argo指导组成员、中国Argo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研究员许建平就中国Argo计划的发展和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服务中心的运行,以及遇到的相关问题和由中国Argo布放的、且被沿海国家渔民意外网获的浮标回收等议题,与Belbéoch先生进行了坦率而又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许建平研究员与Belbéoch先生交谈
根据日程安排,下午Belbéoch先生实地考察了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和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服务中心。首先,听取了中心科研人员就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和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服务中心日常运行情况介绍,并观摩了Argo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和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服务系统的演示。刘增宏副研究员还简要介绍了中国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倡议,以及该背景下中国Argo拟在“两洋一海"区域建立由400个自动剖面浮标组成的中国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的规划设想,并愿意与西太平洋、南海和北印度洋沿岸国家加强合作,共享该观测网获得的相关成果;同时,设想把“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服务中心(中国杭州)"建设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为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提供浮标数据接收服务的国家平台,从而为其他Argo成员国利用北斗剖面浮标观测海洋环境要素提供数据接收和处理服务。Belbéoch先生对中国Argo的远景规划和建设中的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服务中心(中国杭州)给予了高度赞扬,并认为这是对近些年国际Argo指导组(AST)正在推进的“全球Argo"计划的最大支持,表示AIC将为该计划的组织实施,特别是协助“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加入国际Argo计划,以及处理浮标漂移进入沿线国家的专属经济区而可能招致的外交纠纷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希望中国在未来5-10年内能更多地布放浮标,为国际Argo计划作出更大贡献。许建平研究员表示,随着中国Argo在全球海洋中布放浮标数量的不断增加,势必会有更多的浮标漂移进入他国的专属经济区海域,甚至领海内,会给AIC增加大量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同时,考虑到近些年AIC日常运行所遇到的经费短缺问题,经请示上级海洋主管部门,拟从2017年起逐步提高对AIC协调工作经费的承担力度,即在原有基础上增加50%(每年承担约1.5万美元),愿担当起一个海洋大国和重要成员国的责任和义务,以促进国际Argo计划和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的长期、持续发展;届时,也希望AIC能力促AST和国际Argo资料管理组(ADMT),根据各国对国际Argo计划做出的实际贡献,适当增加重要成员国科学家在AST和ADMT中所占的名额,以鼓励各成员国为国际Argo计划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对此提议, Belbéoch先生表示完全赞同,并会以AIC协调员身份向AST和ADMT联合主席反映成员国的诉求;同时,对中国Argo在AIC日常运行遇到经费短缺问题时所给予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再次表示感谢;接着,Belbéoch先生还与中心科研人员就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内出现的浮标信息统计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2、实地考察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5月19日,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刘增宏副研究员陪同Belbéoch先生赴天津,并于5月20日上午实地考察了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剖面浮标生产基地——天津海华技术开发中心。该中心深远海及海底探测技术研究室张少永副主任对Belbéoch先生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全程陪同Belbéoch先生参观了天津海华技术开发中心的浮标生产基地和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海洋测量传感器技术研究室。
在天津海华技术开发中心浮标生产基地,张少永副主任介绍了COPEX型剖面浮标的组装流程、液压测试和压力测试罐等设施。Belbéoch先生详细询问了浮标使用的通讯模块、工作寿命和生产数量等情况,同时对该基地拥有的硬件设施条件表示高度认可。
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的国产CTD标定实验室,Belbéoch先生参观了国产CTD传感器的研制和标定设施,该室技术人员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CTD传感器的研制情况,特别是针对COPEX型剖面浮标的国产CTD传感器的实际应用情况。随后,该中心的廖和琴工程师和李文彬高工以报告形式分别介绍了国产CTD传感器的研制进展及其在国内的应用情况,以及COPEX型剖面浮标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以及在海上应用情况等;中心科研人员还与Belbéoch先生就相关浮标技术和传感器性能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Belbéoch先生表示,未来国际Argo计划会要求每个浮标能观测300条以上剖面,为此希望浮标生产商能尽早考虑安装足够容量的电池;对于COPEX型浮标来说,除了提高观测剖面的数量外,还希望其能拥有更多的用户,需要扩大其影响,让更多的用户对其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参与各种海上比较观测,特别是那些携带了国产CTD传感器的浮标,更需要通过海上比测试验来验证其技术性能。张少永副主任对Belbéoch先生提出的意见建议表示感谢,并表达了将积极参与海上比测、数据共享以及准备相关英文用户手册等意愿,为COPEX型浮标尽早得到国际Argo组织的认可,并被大规模用于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和维护积极做好充分准备。

考察天津海华技术开发中心浮标生产基地
3、实地考察青岛海山海洋装备有限公司
5月20日,刘增宏副研究员陪同Belbéoch先生赴青岛,并于次日实地考察了位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园区内的青岛海山海洋装备有限公司。该公司谭华总经理陪同Belbéoch先生参观了新建的HM系列剖面浮标生产基地。该基地配备有大型水池、压力测试罐和浮标运行模拟装置等设施,并具备批量生产能力。谭华总经理向Belbéoch先生介绍了最近从德国OPTIMARE公司(NEMO型剖面浮标制造商)引进的自动剖面浮标装配技术,从而使该公司具备了生产HM2000B型剖面浮标的能力;同时,通过技术攻关,解决了铱卫星通讯技术问题,可向用户提供使用不同卫星通讯的浮标。而且从OPTIMARE公司引进的浮标运行模拟装置,解决了以往需通过手工方式测试浮标运行情况的关键技术,使浮标批量生产成为可能。据谭华总经理介绍,该公司还将引进两套该装置,最终将达到年生产1000套浮标的能力。Belbéoch先生对该公司的浮标研制和生产基础设施和条件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该公司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让更多的国内外用户了解其产品,并能大规模用于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和维护中。
参观结束后,谭华总经理通过报告形式向Belbéoch先生详细介绍了青岛海山海洋装备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已有产品及未来的发展规划。他还重点介绍了该公司与德国Sea&Sun技术公司开展合作的情况,双方将共同研制和生产用于剖面浮标的CTD和溶解氧等传感器;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实施,谭华总经理表示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的这一战略倡议,愿意通过浮标捐赠等形式帮助沿线国家加入国际Argo计划,并积极参与中国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提升中国在国际Argo计划中的显示度,承担起一个海洋大国的责任与担当。Belbéoch先生表示,他很乐意协助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加强沟通,同时在浮标布放航次信息等方面提供帮助;同时,他还表示,AIC计划在未来组织一次浮标比较观测试验,将邀请各个浮标生产商参与比测,并希望青岛海山公司也能积极参与其中,让更多的用户了解其浮标的性能。谭华总经理感谢Belbéoch先生在访问考察期间提出的许多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以及过去一年HM2000型浮标能很快得到国际Argo组织的认可,并被接纳用于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与维护所提供的帮助;同时,他表示将积极参与AIC组织的海上比测试验,借此机会能扩大HM2000型剖面浮标的国际影响力。
考察HM2000型剖面浮标生产基地
三、主要收获与建议
Mathieu Belbéoch先生的此次顺访考察,时间(5月17-21日)虽短,但无论是对AIC深入了解中国Argo,还是对中国Argo计划的进一步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同时,也密切了中国Argo计划组织实施单位与AIC的联系,有助于未来我国在“两洋一海"区域开展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及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Argo计划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其主要收获体现在:
1、加深了AIC对中国Argo的了解
通过此次访问考察,使AIC及Belbéoch先生本人对中国Argo计划的实施进展,特别是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服务中心(中国杭州)建设和剖面浮标/传感器研制及其生产情况有了深入的接触和了解,尤其是对中国Argo拟在“一带一路"战略倡议背景下,更多地参与国际Argo计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感受到了中国Argo对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和维护所做出的努力和积极贡献,以及对AIC及其协调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2、中国Argo的贡献得到了AIC的充分肯定
Belbéoch先生在访问期间见证了中国海洋科技在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对利用北斗卫星系统的国产剖面浮标技术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相信,通过实施“两洋一海"区域Argo海洋观测网建设,不仅会使中国在国际Argo计划中的地位能与美国、澳大利亚和法国等国家齐头并进,而且也会加快“全球Argo"目标的早日实现。
3、为中国Argo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Belbéoch先生访问考察期间提出的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无论对中国Argo计划的进一步发展,还是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服务中心建设和自动剖面浮标的批量生产、布放及其对国内外用户提供浮标和数据接收服务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将有助于我国在“两洋一海"区域开展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以及国产剖面浮标早日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使更多的浮标加入到全球Argo海洋观测网内。针对北斗剖面浮标观测数据的统一接收和质量控制,对中国Argo来说可能是一个首先要面临和解决的难题,分散式的浮标观测资料接收和质量控制,势必会遇到因质控标准和程序不统一而导致资料质量参差不齐的境况,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此外,Belbéoch先生在访问考察期间还提到,早在2016年5月和2017年2月,越南渔民曾在南海回收了2个自动剖面浮标,AIC也及时进行了通报,但至今都没有得到中国Argo的反馈意见,感到十分遗憾!而且,该国相关部门表示可以归还这两个浮标,不说早期回收的Provor型浮标是从法国引进的,就说刚回收的HM2000型浮标,这是由中国研制的,生产商为何对回收该故障浮标缺乏积极性呢?这可帮助生产商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有利于提高浮标的技术性能。
近些年,中国在南海、印度洋等海域布放了许多自动剖面浮标,但有相当一部分浮标没有纳入中国Argo计划;而这些浮标又几乎都是从国外购买的,观测数据的接收也都在国外,为何不作为中国Argo计划的一部分公开与国际Argo成员国共享,Belbéoch先生深感疑惑,表示无法理解。实际上,AIC完全可以通过卫星服务商或浮标生产商了解和掌握中国浮标用户的布放、采购信息。他表示,如果中国Argo希望了解的话,AIC可以提供相应的协助,以帮助中国Argo能说服这些PI(项目首席科学家或负责人)也能共享他们的浮标观测资料,以扩大中国Argo的影响力。目前,虽然印度、阿根廷、中国等国家都提出,一旦浮标漂移进入这些国家的专属经济区海域,要求AIC能预先通报。但当浮标进入以后,却没有国家要求AIC停止发布这些浮标的观测信息,充分表明了各成员国对国际Argo计划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
AIC协调员的成功来访,为我国今后在“两洋一海"大规模布放自动剖面浮标、确立“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服务中心"的国际地位,以及国产剖面浮标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供决策参考:
1、早日建成我国“两洋一海"区域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助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国际Argo计划是当前最为成功的全球海洋观测系统,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该观测网的建设,实行无条件数据共享,是目前获取全球海洋次表层观测数据最重要的手段。但是,随着美国等国家财政预算的削减,预计未来几年内浮标布放数量会呈下降趋势,维持4000个浮标组成的“全球Argo"观测网将面临困境。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是国际Argo计划重要成员国,理应在国际合作调查计划中承担更多义务和责任,国际Argo计划办公室和AIC也十分期望中国能在该计划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此,建议相关部门以专项形式,通过成功研制的国产北斗剖面浮标,尽早开展建设覆盖“海上丝绸之路"区域Argo观测网(由400个活跃浮标组成),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帮助其加入国际Argo计划并培养剖面浮标数据处理技术人才,以助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
2、加强国产北斗剖面浮标数据管理,保证资料质量并共享资源
随着国产北斗剖面浮标的成功研制,未来会在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得到应用,而每个用户均希望建立一套数据接收和处理软硬件系统,以满足其资料独享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剖面浮标观测资料的处理特别是质量控制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如果没有具备专业知识或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是无法保证这些资料可靠性的;而且浮标资料分散接收、管理,互不共享,会导致大量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科研经费。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国产北斗剖面浮标数据管理,尽快制定针对剖面浮标,特别是国产剖面浮标的数据接收、处理和分发规定,并由国际Argo计划认可的国家资料中心统一进行接收、解码、质量控制和分发,以保证资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3、积极尝试回收由越南渔民意外网获的国产剖面浮标,方便日后处理类似事件
当前,我国正在主导建设南海和覆盖“海上丝绸之路"的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今后也难免会有浮标被南海周边或沿线国家的渔民捕获。2017年2月,其中一个国产北斗剖面浮标已经被越南平顺省渔业局回收并保存。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正在通过AIC的协调,与该局相关负责人保持联系,希望能通过外交途径回收该浮标。这将有助于国内研制单位对该浮标进行技术分析,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浮标的工作性能。通过该浮标的回收,还能与越南相关方面建立一条联络的渠道,方便日后处理类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