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2020年12月22日
2020年12月18日
2020年12月17日
2020年12月14日
刘增宏站长和许建平副站长参加杭州Argo野外站揭牌仪式
2020年11月30-12月4日
2020年12月1日
学生参观杭州Argo野外站临安基地
2020年11月19日
2020年9月25日
许建平研究员在青岛参加“2020(第五届)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系列活动期间,接受北京蔚海明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于耿先生的盛情邀请,顺访了该公司坐落在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的青岛分公司,并围绕“Argo2020愿景"、“国内海洋观测仪器设备研制与推广应用"和“拥有了先进的科学考察船、世界一流的观测仪器设备,我国海洋调查还缺啥?"等议题,与公司技术主管们进行了报告与交流;听取了由该公司参与研发、生产的“海燕"系列水下滑翔机及其相关海洋高科技仪器设备研发、集成、制造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情况介绍,还专门就水下滑翔机技术性能扩展及其CTD数据质量控制、海洋环境数据库建设和合作意向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2020年9月24日
刘增宏站长代表项目协作单位参加了由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承担的中科院大科学计划培育项目—“水下滑翔机全球海洋智能观测计划"项目在沈阳召开的学术研讨会。来自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俞建成研究员和田宇副研究员、中科院海洋所王铮博士以及中科院南海所舒业强研究员等7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专家针对国产水下滑翔机的技术发展、观测规程与标准草案的制订以及项目任务分工等进行了讨论。
2020年9月23-24日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全球海洋Argo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许建平研究员,应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海洋文化产业分会邀请,出席了在青岛国际博览中心由该分会主办,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海鹰加科海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探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青岛梦想汇帆船游艇俱乐部管理有限公司和青岛蓝谷管理局等共同支持的“溪流海洋大讲堂"和“‘智海杯’海洋文化沙龙"等系列活动。征文作品“许建平:我和我的启蒙(梦)老师",荣获了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海洋文化产业分会颁发的“智海杯"海洋文化征文活动三等奖。活动期间,播放了“逐梦在大洋深处---杭州全球海洋Argo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巡礼" 宣传短片。
“智海杯"海洋文化征文活动颁奖现场
2020年9月23日
应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王晓林所长邀请,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建平研究员,以《数字海洋与水下攻防》期刊编委会委员的身份,出席了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举行的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和青岛蓝谷管理局等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智慧海洋·水下攻防’科技创新论坛",并提交了题为“‘数字’真伪难辨,‘攻防’何以取胜?"的PPT演讲报告。来自军地相关管理机关、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60多个单位的270余名专家和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2020年8月8日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近百名2020级硕士研究生参观了杭州Argo野外站临安基地。许建平研究员为来访新生介绍了国内外Argo计划实施现状及其Argo野外站在全球Argo系统内的地位和作用,鼓励同学们在日后的深造研究中,多多利用无条件免费共享的Argo资料及其衍生数据产品,多出研究成果,为Argo计划,乃至海洋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海洋观测见习专家讲座视讯会议现场 2020级硕士研究生参观野外站临安基地
2020年7月23日
应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里京副研究员邀请,刘增宏站长为该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科研人员作了题为“Argo最新进展及数据质量"的视频报告,并就Argo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等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2020年7月20日
应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王辉赞博士邀请,刘增宏站长和孙朝辉高级工程师专程造访该院进行调研,双方围绕Argo数据快速收集和质量控制以及浮标双向通讯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期间,刘增宏站长还详细介绍了国内外Argo计划的最新进展及其Argo数据观测精度及其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等情况。
2020年7月1日
许建平研究员应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的邀请,以视讯会议的形式为该院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了题为“Argo2020:迎接一个崭新的全球、全海深、多学科海洋观测时代"的海洋观测见习专家讲座,围绕国际Argo计划最新进展、中国Argo计划实施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与展望等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授,还逐一回答了师生们的线上提问。本次讲座吸引了100余名该院师生的参与。
6月23日
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组织召开了专项剖面浮标和表面漂流浮标布放方案视频研讨会,来自部属各海区局、业务中心和研究所的20余名专家和领导参加了会议。刘增宏站长详细汇报了前期受海警司委托、编制的专项剖面浮标布放方案。在听取了各单位专家的意见、建议基础上,又对方案做了补充完善,作为专项任务的重要技术支撑。
6月11日
根据AST-21次年会(视频会议)达成的共识而成立的RBR argo CTD数据任务组,通过ZOOM视频会议软件组织召开了第1次讨论会。会议由国际Argo指导组联合主席Susan Wijffels教授主持,专家组成员聆听了加拿大RBR公司总裁Greg Johnson先生和Mathieu Dever博士对RBR argo CTD传感器的使用情况、精度评估、长期稳定性以及动态校正方法等详细介绍后,提出了质询和探讨。刘增宏站长作为专家组成员应邀参加了会议,并在会前提交了一份由我国Argo计划布放的一个携带RBR CTD传感器的APEX型剖面浮标观测的原始数据及其校正结果的书面材料,供任务组参考使用。
6月7日
刘增宏站长应邀参加了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OED)主办、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科协、浙江省科学传播中心和浙江省科技馆等单位协办的“2020公众科学日/世界海洋日"科普直播活动,通过PPT、小实验、实物讲解和球幕电影等形式,为公众再次奉献了有关Argo探秘海洋的科普报告,约70万人次通过SOED公众号、中国自然资源报学习强国号、新浪微博平台以及省科协“科学汇"APP、浙江在线等平台同步观看了直播。
5月26日
刘增宏站长与来访的青岛海山海洋装备有限公司张立杰总经理一行,就该公司生产的HM2000型剖面浮标的技术性能、技术改进和CTD传感器供货等议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并达成共识,双方将携手为我国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的建设和长期运维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5月11日
野外站受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和天津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委托,搭载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工程中心潘国富研究员任首席科学家的南海调查航次,利用《海大》号综合调查船在南海吕宋岛西北海域布放了3个由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提供的(使用北斗卫星通讯)COPEX型剖面浮标,并由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服务中心(中国杭州)直接对这些浮标的观测信息进行接收和解码。按照约定,野外站将对该新型浮标进行小批量海试和技术认证工作。
4月14-17日
刘增宏高工代表我国Argo计划参加了由国际Argo计划办公室主办的第21次国际Argo指导组年会(AST-21)ZOOM视频会议,并作了题为“Progress on HM2000 float"的口头报告。
2月15日
国际Argo计划办公室正式对外宣布,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中的活跃浮标数量已经达到并超过了4000个。两天后则到达了4060个的高峰,其中贡献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和团体有:美国(2224个)、澳大利亚(360个)、法国(270个)、日本(230个)、德国(161个)、英国(153个)、欧盟(123个)、印度(115个)、中国(97个)和加拿大(96个)。
1月18日
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组织专家组在北京铁道大厦对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西太平洋Argo实时海洋调查"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2FY112300)进行了综合绩效评价。按照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关于开展第二批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综合绩效会议评价的通知"精神和会议日程安排,项目负责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许建平员从项目完成情况、人才培养、数据资源汇交、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以及组织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汇报,专家组在听取汇报和审阅相关材料后,进行了质询和答疑。按规定,各项目验收意见将在参与本轮综合绩效会议评价的全部项目评价结束后,一并公布。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课题负责人刘增宏高级工程师、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课题负责人梅山副研究员和浙江大学课题代表戚劲博士等参加了该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会。
1月10日
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联合主办,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珠海市人民政府指导的第六届中国海洋地理信息产业新丝路高峰论坛在珠海顺利举行。应会议组委会的邀请,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Argo计划首席科学家许建平在“海洋技术与装备分论坛"上做了题为“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与展望"的学术报告。本届论坛以“新丝路·新产业·新担当"为主题,共有14个主题和专题报告,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海洋行业的领导、专家学者、高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代表近200人参加。
1月9日
受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大气科学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徐丹亚研究员的邀请,国际Argo指导组成员、中国Argo计划首席科学家、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许建平做了题为“Argo2020:迎接一个全球、全海深、多学科海洋观测时代"的学术报告,并回答了与会师生提出的有关Argo资料质量控制及其应用方面的问题,还就共同建设与维护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等事宜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特聘专家、原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总工王彰贵研究员等专家学者进行了探讨。

1月6日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在刚刚开园的临安基地举办了首届青山湖论坛,期间在所长李家彪院士陪同下,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沈仁华副厅长和杭州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及青山湖园区部分单位负责人等一行20余人,参观了杭州Argo野外站(临安基地)/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国内部),站长刘增宏高工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国际Argo计划和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承担的主要工作、以及Argo野外站在未来我国Argo计划持续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嘉宾们对我国于本世纪初就参与的该项国际大科学计划及其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的同时,更对该计划的发展愿景,特别是Argo资料在海洋资源开发、蓝色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适应等科学和社会领域中的广阔应用前景,表现出了浓厚兴趣而长时间驻足了解。
2019年12月11日-2020年2月17日
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和第二海洋研究所负责的两个印度洋调查航次,分别搭载海洋一所“向阳红01"和北海局“向阳红06"号科考船,在东印度洋和孟加拉湾海域共布放了33个自动剖面浮标,其中19个为利用铱星通讯的国产HM2000型浮标。